第12章 流民屯田庶击贼(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且说袁术帐下,自然不止三公,当此之时,袁术任命的九江太守孙贲尚未就任,同样前来与会。

孙贲,字伯阳。本是孙策派遣前来汇报曲阿之战相关事务的。袁术称帝之时,念其效忠多年,任命为九江太守,此时还未前往就任,故而同样参与朝会。

自孙坚殁于岘山,已经五年多了。孙贲乃是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孙坚于长沙举义兵之时便跟随左右。征战四方,孙坚的遗体也是他收殓,一路送还回丹阳的。

孙坚死后,孙贲率领残余部众投靠袁术。后来袁绍用会稽周昂担任九江太守,这就惹恼了袁术。本来袁术占据着寿春,意图割据扬州,结果袁绍远在北方冀州,非要给袁术使绊子。

袁术便令孙贲攻打周昂,最终在阴陵打败了周昂。鉴于此,袁术上表朝廷,使孙贲领豫州刺史,当然,这也是个虚名,此时的豫州也不在袁术手中,便使孙贲担任丹阳郡都尉,拥有征虏将军的权利,征讨山越。

后来被扬州刺史刘繇所驱逐,便率领将士驻扎在历阳。不久,袁术再次使孙贲与吴景攻击樊能、张英等人,未能攻克。

便有了前文孙策东渡,协助孙贲、吴景攻击张英、樊能等人,刘繇逃走至豫章,而孙贲、吴景前来寿春复命。

孙贲自然早就想为孙坚报仇,但是孙策派遣孙贲、吴景复命本就是迷惑袁术,以期自己能壮大势力。

历史上的袁术可能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太过于信任孙策,此时,袁庶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怎么使孙策不在江南发展,这才是关键,苦思冥想,使其攻打吕布,这也不是个好方法。最终,阎象出了个主意,替孙坚报仇,攻打刘表,剿灭黄祖,这件事情还不能等待孙策的回信,一定要体现出是袁庶主动提出要为孙坚复仇,并且立即就要攻打,如果孙策不前往攻打刘表,那么孙策定然会使部分孙坚旧部寒心。

尽管此时乃是孙策攻略江南各地的大好时机,可是袁术都要去替孙坚复仇,孙策如果依旧坚持攻略江南,定然会使得原本因为孙坚之名,而依附与孙策的江南将士改旗易帜,投往袁术。

孙贲自然不会想不到,因此,孙贲心中恼怒,却也不能表现出来,孙策派自己前来,便是为了打探消息,能够随时了解到袁术的动向。

该怎么办呢?

孙贲也是恍惚了,袁术不是一直沉溺于享受荣华富贵,声色犬马吗?怎么突然开始用脑子思考问题了?

只听得袁庶说道:“朕本欲报文台之仇,不想竟有如此好处,既如此,朕意已决,诸君无须多言。

传令下去,半个月之后,于寿春起兵,攻打江夏,伯符需在半月内赶至寿春,不得有误。”

曲阿到寿春共八百里,十天便可赶至,孙策半个月的时间,从整备到行军至寿春,完全来得及。

孙贲想想,待会儿书信一封与伯符,转述今日朝堂之事,如何行事,是不顾袁术军令,亦或是讨伐刘表,全看伯符如何决定,伯符胜自己百倍,定然能够选择更好的答案,自己只需提供足够优质的情报即可。想至此处,倒也如拨云见日,不在苦涩。

此时,杨弘、李业等人只是猜测主公不是很信任孙策,欲借助刘表之力削弱孙氏一族之势,却也对自己氏族不失为一件好事,心中颇为欣慰,且众人大多数不满袁术太过信任孙氏一族。此时,众人自是幸灾乐祸,这倒是袁庶未曾料到的意外收获了。

至于其他武将等,只觉得主公今日如此豪迈,且有仗可打,自是欣喜异常,全然未曾想到主公确实一箭双雕之计。

商议完毕此时,袁庶开口说道:“此时值春耕播种之际,这第三件事,务必使治下毋有闲人,农田播种完毕后,组织民众开垦田地,所开垦田地,所获之粮,同样十税二。

春耕之事,乃是国家重事,此事由文V负责,令文V兼领典农校尉,统筹各方,此事重大,还望文V劳心尽力。”

阎象急忙出列道:“臣遵旨。定使农尽其力,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三件事都已讲完,袁庶观看众大臣,说道:“仲家新立,朕已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以增国力,还望不吝赐教。”

李业出列肃然道:“陛下,流民日益增多,虽已搭起草棚,施以粥米,然则闲必生乱,陛下既要攻略荆州,治下岂能容此未定之事,臣恳请陛下,施行屯田,所得十税五,则min众安定,粮草亦可有所补充,岂不美哉?”

袁庶想想,对啊,自己还想着用军队在闲暇无事之时效仿曹操出名的“屯田制”,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军队到时候采取武卒制,定然会刷掉一大部分军士,这些军士自当参与屯田,可是这些流民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岂不是更加有利?

当下宣布道:“子忠所言甚是,仲家新立,朕本欲大赦天下,奈何吕布等贼侵犯我境,不容朕松懈。如此,流民尽皆登记造册,赋予户口,实行屯田,念之苦无耕地,今年十税三,修养生息。”

李业听到后,下拜道:“陛下宽厚仁爱,民之幸也。”

其余众人,听到后,也齐齐下拜道:“陛下宽厚仁爱,民之幸也。”

哈哈哈,袁庶心中也是很开心,毕竟也是为民谋福祉,不管怎么讲都是好事。

袁庶接着又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何事?”

后将军张勋出列说道:“陛下,扬州士人大多轻侠狡桀,郑宝、张多、许乾等人各拥部属,郑宝实力最强大,占据巢湖,拥众一万余人,所处之地丰饶,巢湖士人百姓大多投奔他,为一方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