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袁术称帝之时,寿春只是稍加动工,并未大兴土木,所谓的皇宫不过是将曾经的府衙稍稍扩大。

因此,不多时车撵就出宫到了皇宫外边。由于乐就已经按照吩咐,大肆宣传皇上要出宫巡视百姓生活。因此,此时的皇宫外边,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汉代每逢大型活动,同样需要加强安保措施。此时,仲家皇帝出宫巡视四方,前方也早早安排好了军士准备开道。

袁庶刚才并没吩咐要去哪里,乐就也只是传令说皇上要出宫。等到乐就反应过来,准备前去问询之时,袁庶已进入神秘地区。

因此,此时仪仗刚出宫门,便暂时停顿了下来。袁庶此时想想后世的检阅,美滋滋地站在车驾上,下令道:“起驾前往城南。”

寿春皇宫在城北,而此时前往城南,并非随性而为,乃是阎象正在城南搞事。袁庶本来决定等阎象所办之事完成时,于城北作秀的。

但想想,自己要是出马,岂不是更能完成任务?

因此,仪仗一路敲锣打鼓地前往城南。

寿春作为原本的扬州治所,现今的仲家国都,自然商贾云集,人口众多。经济自然也是扬州之最,不说比肩洛阳、南阳等繁华之地,却也非同寻常。

车撵行进,袁庶期初还觉得威风凛凛,睥睨四方。四周房舍也是高大美观,豪华宏伟。可是车撵刚走出两里多,便发现房舍突然变得有些大不同。

房屋突然变得低矮,好多都是新建的,其中大多为茅草屋。原本道路两旁所跪拜的人群,尽是锦衣华服、面色红润;此刻,道路两旁,人群之中,人人面露饥色,且值此冬春交接之际,身着单衣,更甚者,衣不蔽体。

再看看沿途所站立的兵士,与道路两旁之人并无多少区别,无非是一着军装,一着单衣而已。自己宫中卫士,亮铠金甲,刀枪精美,满脸横肉。

当下,袁庶已陷入深思,这靠近皇宫的,都是投靠袁术的豪强大族,宫中卫士也是遴选于豪强大族以及袁术本家。

锄强扶弱?可是,豪强大族占据着所有的高阶官位,而且自己不也是靠着他们才能割据一方的吗?此时,要改变贫富差距,却也难啊!

原本还觉得立于车撵之上,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准备对着人民高喊:“你们辛苦了!”

可是现在却喊不出口,毕竟,自己曾经也是这其中一员!

统治阶级的奢靡排场,皆来自穷苦百姓的辛勤耕耘,这是万世不变的道理。

如若帝王将相与平民百姓生活别无二致,那谁又会去为了权利明争暗斗。因此,帝王将相本就不能与平民百姓相比较,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才能维系争名夺利的人,为了国家社稷奉献自我。

但是,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如袁术般不惜民力,横征暴敛,只会劳民伤民,最终是去民心。统治阶级必须要给予民众休养生息,能够使之安定地从事生产生活。

此时的袁庶,目之所及,人民皆有怨气,如此民心,又岂能争霸天下?就算得了天下,只怕也会如始皇帝建立的秦朝般迅速灰飞烟灭。

想到这,再想想自己前世,虽也有贫富差距,却也算温饱无忧。可眼前的百姓,自己治下,人人面露菜色,身无寒衣。又岂能拥护自己?

当下,略作思考,袁庶令人停下车撵,于众护卫保护下,缓步行至人群前三十步左右,越接近民众,越能体会到百姓的穷苦与辛酸。

袁庶此时虽为皇上,却只是当了一天,并未觉得民众多么渺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心中忽然浮现此句,袁庶心有所感,不由得站在原地。

二十余年百姓的生活,使得袁庶觉得自己此刻与面前所站的百姓,四周扈从自己的侍卫,并无多少区别,都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期初,袁庶出宫的目的是,收揽民心,以助自己攻略天下。然而,这终究是计划。

当下,袁庶传令道:“传朕旨意,天寒地冻,全城百姓见朕不必跪拜,双手下垂即可,此事不容耽搁,羽林中郎将李武即刻去办。”

队伍中转出羽林中郎将李武,行礼领命后引五百兵士四处传令。

李武,字本品,巨鹿下曲阳人,少有用力,熟读春秋,生的一张国字脸,威风凛凛。于袁术起兵讨董卓时携门客家兵五百余来投,后来战曹操,击刘备,多有战功,时为袁术亲卫,可见袁术对其之信任。

袁庶此刻虽有千万句欲告知父老乡亲,却知阎象可能已开始行事,时不我待,狠下心登上车撵,直奔城南。

这是袁庶亲自传出的第一道圣旨,并非功绩,并非仁政,只是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