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外汇的来源(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外汇简单又复杂,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慕千雪又道。

“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这个介绍太官方了,晦涩难懂,你能不能讲人话!”。

“嘿嘿,好吧!!!”秦等闲宠溺的把玩着秀发道。

“外汇说白了就是外国的货币。

我给你举个简答的例子:中国人用的是人民币,美国人用的是美元,所以我卖了一船皮鞋给美国,他需要支付给我美元,可我在中国境内不能直接使用美元对不对?

所以我就要去银行,将这些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在境内消费或是再生产,这样有一笔美元就留在了人民银行的手里,这就是「外汇」。

那么我不换汇,直接在国内使用美元行不行呢?又或者说我直接给美国人人民币,他们在国内直接用人民币行不行?

很遗憾,不成。

因为现在各国都是信用货币,所以外汇一般不能在本国直接进行流通,必须换汇后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在国内正常使用——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既然大家用的都是信用货币,那难免有人就不讲信用,滥发货币。如果你允许外汇在国内随意使用的话,那我某天拿着一张刚印出来的面值1000亿的大票跑去美国要买下帝国大厦,你卖不卖?

所以正常人显然不会允许外币不经兑换而直接在国内使用,不过可能有的同学还会问……

有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替代货币直接进行交易呢?

当然是有,那就是黄金。

黄金无法直接印刷,天然具有价值。

其实最初大家还真是这么干的……

1. 黄金和白银

马圣曾经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在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里,金银都是各国的主要货币。

所以大家搞外贸的时候也很好办:比如说14世纪的英国人要跟威尼斯人做生意,英国人用的是

oble金币威尼斯人用的是ducat金币,大家币制完全不一样——然而没关系!咱们直接上称称一下按照重量换算一下就好,只要你这金币铸造的真材实料,那这买卖肯定就是童叟无欺。

这就是前·外汇储备时期。

这个时期大家在自己国内可以直接拿金银做货币,到了外面,也可以直接拿金银做货币,只要等重,一定等值,根本用不着搞什么外汇储备。

那么聪明的你读到这里一定发现问题所在了——假如一个国家用的是十足真金,而另一个国家偷偷的往金币里掺了其他金属,降低了黄金含量,那么等重的货币还一定等值么?

生产这些货币的政府一定会坚称它们等值。

然而大家也都不是傻子,既然你认为等值,那我就把含金量低的货币花出去,把含金量高的货币都留在自己手里不就完事了么?

到时候就算是把这些货币融化了,重新铸造成含金量低的货币也是有赚头的啊!

这就是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很不幸的是,19世纪的法国人就遇到了这种事情。

当时法国铸币的成色比较足,而意大利货币的成色则稍稍差一些,于是随着大家彼此间的生意越做越大,法国人发现自己国家市面上流通的意大利货币越来越多,而法国的货币却都全被储藏了起来。

于是,一气之下法国人表示你扬沙子,我就抠眼珠子:不就是降低货币成色么?老子降得比你还少!

1864年,法国缩减其小额硬币含金量,由0.9分减少到0.835分。

于是欧洲迅速进入了一个比烂的阶段,大家争先恐后的制造出了质量越来越差的铸币。

搞了几次之后,欧洲人发现这不行啊,再这么玩下去就没人往金币里放金子了——这不扯淡么?

于是大家最后坐下来开了个会,经过一系列的撕逼,最后到了1890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以及希腊等国达成协议,将货币含金量统一确定为0.835。

于是大家又可以愉快的进行国际贸易了,然后时光荏苒,随着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金属货币的种种不便之处开始变得难以忍受——比如说大宗生意我必须得扛着一大箱金银这事实在是有点反人类。

而且这段时间里人类技术不断进步,终于点满了纸币的前置技能,于是纸币终于横空出世,代替金属货币成为了主流货币。

2.从真金到纸金

不过纸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好处,然而原先大家手里捏的是真金白银,你现在变成薄薄的一张纸了,那怎么保证你这张纸的效力跟金银一样呢?

这个事也好办,国家专门对这个问题做出承诺,任何时候你拿着这张纸质货币到银行都能自由兑换等值金银,咱们说到做到,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撒谎是小狗。

比如说大英帝国就在1816年愉快的通过了《铸币法》,表示咱们大英帝国的英镑绝对坚挺,每盎司黄金永远挂钩3英镑17先令10.5便士——我拿日不落帝国的信用担保,你就放心花。【注2】

于是各国之间的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大家不再直接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了,而是改用纸币进行交易。

那么各国纸币对应的金属货币价值不等,所以就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单位货币所能兑换的金子——为了方便理解,咱们这里就忽略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来进行换算,这就是「汇率」的原型。

那么这个时间里汇率有没有波动呢?

有,但是极小。

原因很简单,假如咱们两国货币汇率发生了波动,那大不了咱们不要用货币结算了,我直接把黄金给你拉过去不就完事了么!

所以,这个时间里两国货币间汇率的波动上限,最多不会超过从一个国家直接把黄金拉到另一个国家产生的运费波动,那么这就是汇率波动的「黄金输送点」(GoldPoi

ts)概念。

对英镑而言,假设在英美之间运输每单位英镑的黄金费用为0.03美元的,英镑兑美元的市场汇率为4.8665,则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将在(4.8665-0.03)到(4.8665+0.03)之间波动。

那么这个时期地球的扛把子正是大英帝国,它也是当时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中当之无愧的NO.1,而既然每一英镑在银行中肯定都有对应的一份黄金,而大英帝国又国力强盛信誉良好,那我肯定不用担心手上的英镑变成废纸对不对?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我持有英镑跟持有黄金是完全等价的,而且英镑还更方便一点——那我直接持有英镑不就好了么!

然而,此时大英帝国虽然施行的是金本位制,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并不会有多少人没事天天往银行跑去把自己手里的英镑都换成金子。

所以,英国这时候所发行的英镑实际上有一部分是并没有等值黄金储备支持的——然而大家依然认同这些英镑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了。

不过考虑到大英帝国此时基本上是天下无敌的,因此也自然不会有人去质疑这些英镑到底能不能换来金子。

游戏从这个时候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理论上我持有外汇跟持有黄金其实是等价的——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其实不是完全等价的,你持有的英镑有一部分是英国政府通过国债抵押而产生的信用货币。

那么为什么还大家还愿意持有外汇呢?

答案很简单:持有外汇可以吃到利息,而黄金放起来要付储存费。

既然如此,那么大家显然更愿意持有那些国力强盛、政府比较有信用的外汇。所以英镑是当时各国外汇储备的首选,这里有个表,大概说明了当时各国的外汇储备情况

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被称为「黄金外汇储备时期」,大家在这个时期的外汇储备可以简单的被理解为黄金储备的变种。而到了1900年末,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这五国的黄金储备占到了全球总额的2/3。

然后……一战了。

咱们前面说过,各国的货币制度本来是发行一块钱就得有价值一块钱的黄金跟着,那么黄金是无限的么?

显然不是。

那么眼下要打大仗了,造枪买炮要钱、整军备战要钱、集结军队要钱,这也要钱那也要钱,黄金不够了怎么办?

超发货币呗!

活人又不能让尿憋死,反正又不会所有人忽然一起到银行都要把货币换成黄金——就算有人这么干,大不了咱们行政干预,直接禁止兑换就完事了。

于是,稳定运行了几十年的金本位制一下子被破坏殆尽,各国纷纷禁止黄金流动。

各国货币间的汇率一下子就由固定汇率变成了浮动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