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道门沙门(1 / 2)

铁骑 虎贲氏 5720 字 2019-09-27

 第两百零四章道门沙门

洛阳前往长安的官道上,黑sè的骑兵队伍如同一眼望不到边的铁流横贯大地,第一次看到此等壮观景象的袁乾罡即便从小养气,也是不由为其所慑。

“铁骑所至,莫不臣服。”呓语间,袁乾罡看向了天子旌旗所在,那里俱是清一sè的黑甲骑士,头盔上的鲜红雉羽如同燃烧的火焰在风雪中跃动,xiōng前铁甲上的鎏金虎头,代表着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虎贲营里有着百人将的实力。

“那些是虎贲锐士,从帝**队的精锐里挑出来的百战老兵,也许你武功比他们好,但是战场相逢,死得一定是你。”李业嗣看到袁乾罡的目光落在簇拥着皇帝的那些虎贲锐士身上,在一旁说道。

大年初一,当洛阳城的百姓们出门拜年,串街走巷的时候,郭虎禅已经带着近卫军返回了长安,北方的局面他全权交给枢密院以及北庭都护府处置,内阁总领国事,而他则亲自坐镇关中,等待安西都护府的消息。

袁乾罡在除夕灯会后,却是先拜会了李业嗣这个缇骑司指挥使,然后得以拜谒天子,因为时间紧急,所以他和几个师弟才能随军同行。

“李大人所言极是,我道门养生术只为强身健体,远不如军中武术那般犀利。”袁乾罡点头称是,他身后五个同门师弟里,却是有人不大服气,不过他这个大师兄都已经发话了,也自有罢休。

“我看袁真人的同门似乎有些意见。”李业嗣笑了起来,上清派的地位特殊,虽然是国教,但是太祖皇帝对于道门的支持,也只是为了打压沙门佛寺罢了。

上清派的山门在茅山,内门弟子极少下山,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当年河中大战的时候,上清派弟子也有随军,超渡战场上战死的帝国士兵的英灵返回故土。

“李大人说笑了。”袁乾罡涵养极好,而且他也知道刚才那话不过是李业嗣这个缇骑司指挥使在试探自己罢了,如果要是自己着相,只怕这位现任卫国公会对上清派的评价下降很多。

道门不同于沙门,很少主动向普通百姓传道,过去更多地是在意皇室和功臣集团,而现在也没有太大变化,袁乾罡要保证上清派道门之首的地位不变,那么像李业嗣这位现任卫国公对上清派的看法就很重要。

看到袁乾罡始终不愠不火,一派恬淡自如的样子,李业嗣也是不由心中感叹上清派几百年传承,果然不同凡响,这位下任掌教,却是很有大将之风。

“袁真人,你们此行的目的,我早已向陛下禀报,道门沙门之争,陛下肯定是偏向道门,但是道门今后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只怕陛下会另选贤能统领道业嗣年纪小时,倒也和上清派有过些交集,所以他看袁乾罡是个值得结交的人,倒也不介意透lù些不是很秘密的消息给他。

“多谢李大人提醒。”袁乾罡心中一惊,但是人在马上,却仍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淡然,只是朝李业嗣微微顿首谢过。

“李大人,陛下可是有意要向河中传道,以对抗大食教。”袁乾罡是何等人,他小时候天资虽好,但是在上清派内门弟子中也算不得顶尖,可他却有着远超其他同门的勤奋,而且涉猎极广,少年时便立下大志,要布道四方,将上清派发扬光大,而他对于大食教也不陌生,当年河中战场上,白衣大食的军队里除了以大食人的王公贵族为主的铁骑兵外,作为主力的却是从大食教的信徒里招募的狂信徒。

大食人作为帝国最强的对手,大食教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用太宗皇帝时那些帝国的将军们的话来说,那些大食教的狂信徒就像地里割不完的野草一样,死了一茬又一茬,但就是杀不干净。

袁乾罡研究过大食教,但他更多地是通过当年河中战场上回来的师长所留下的手札笔记了解,所以他也知道那时在河中战场,景武皇帝(郭虎禅登基后,追谥其父景武太子为景武皇帝)有意扶持道门或是沙门在河中传道布教,进而渗透bō斯故地,彻底打垮白衣大食。

只不过景武皇帝最后饮恨河中,方自没有实行此事,如今袁乾罡听到李业嗣的话,便立刻想到了这师长在手札里所记录的旧事,立刻便想到了这上面去。

“袁真人果然聪明。”李业嗣微微颔首,算是认同了袁乾罡的猜测,缇骑司不比当年,虽然如今有重兴之势,但是想要恢复旧貌,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情。

往河中传道布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当年太祖皇帝的时候,便多有儒生前往河中行教化之事,不过也只是局限于河中六国的王公贵族间,在民间的话倒还是太宗皇帝时,帝**队不断西进,十八都督府控制河中全境之后,河中六国才汉风大兴,不过随着修文年间,帝**队退出河中,大食教却是趁机大肆传教,在河中发展了不少的信徒。

李业嗣作为皇帝身边的重臣,当然知道皇帝不仅要在河中恢复过去缇骑司的情报系统,同时也想让道门担起传道布教,把大食教赶出河中的重任,不过李业嗣也知道道门教义太过于清静无为,当然这其中也有当年太祖皇帝对道门和沙门都加以限制的缘故。

傍晚,官道旁的野地里,已经搭起的天子大帐里,袁乾罡再次见到了皇帝,昨日夜晚他只是匆匆拜谒了皇帝,并没有说到上清派的事情,今日突然被皇帝召见,他心中猜测必然是李业嗣这位卫国公为他说了些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