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浅(2 / 2)

这份书信没有封口,孙和鼎、孙和斗看过后差一点哭出声。

他们也尝试走北镇抚司的门路,谁知银子花了不少,根本没有一丝用处。

见师叔一出手就用吩咐的语气让红极一时的锦衣卫同知李若琏关照父亲,当然激动不已。

拿到这样的书信已经不虚此行,年纪在二十六七岁的孙和斗连夜疾驰赶往京师。

黄汉又写了一封密折走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内容是他有了大破建奴的妙计,由于事关机密,因此请求面圣详谈。

要救孙元化怎么着也得去京师活动啊!自己乃是驻防金州前线的薊镇总兵官,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跑去京师,总要诱惑崇祯下达圣旨召见自己才行。

要得到崇祯的破格接见就必须有忽悠得这位年轻皇帝找不到北的由头,“大破建奴”这四个字足以。

不能专门为了救孙元化去京师,因为这样做适得其反,属于犟驴级别的崇祯保不准会直接杀了孙元化。

黄汉赶去京师献计,最后顺便给崇祯提一句废物可利用。

阐明宁远布防的红夷大炮最初都是孙元化的设计,现在时过境迁许多大炮需要保养维修,能不能请皇帝晚一年杀孙元化,让孙元化去宁远服役一年,利用这一年时间重新配置宁远的红夷大炮。

崇祯有性格缺陷,你好好的跟他协商说不定根本达不到目的,但是骗他基本上是一骗一个准,历史上张献忠、李自成、左良玉、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等,哪个没骗得崇祯团团转?

利用圣旨到来的时间差,黄汉安排了许多大事,首先当然是把借贷的银子还清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地主老财有老高家作保才肯借贷银子给黄汉,主要是担心武人不讲信誉,万一不还银子,人家手里有兵,谁敢找上门说理去?

见本金、利息一钱不少还了回来,地主老财一个个如释重负,有了这一次的合作,相信下一次再要调用他们的银子应该容易许多。

明末的经济发展严重畸形,一方面是不超过百分之五的地主老财、达官贵人掌握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是上千万老百姓完全活不下去了。

黄汉已经在琢磨着开设原始的银行,此时在大明叫做钱店,又叫钱铺、钱庄、兑店、钱肆、钱桌或钱摊。

倭国买回来的二十五万石粮食到港太及时,几十艘船直接去了宁远、金州等等港口卸载。

有了这些粮食,不仅仅送去高台堡、前屯卫、宁远南的一万几千户、十余万山东屯民的口粮有了着落,还能够运十几万石去京师和周边十几个卫星城销售。

京师包括周边精米的价格已经涨过了二两银子的整数关,卖出十几万石精米恐怕能够换回超过三十万石杂粮。

给卫所军和屯户发放本色是五斗杂粮,精米、白面只有正兵才能够享受。新来的屯户当然也是给杂粮五斗一个月,家中人口多需要借贷粮食度日也是借给他们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