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节道家文化(1 / 2)

 我们一路向前往武当山狂奔而去,在路上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和小飞窃窃私语的开始交流起来,不知不觉落在了队伍后面,其实说实话,虽然我感觉小飞其貌不扬,当然主要是他的眼睛不够大,不大不小的没有突出过人之处,不过平心而论,五官端正,身材修长,也算是枚帅哥吧,但是感觉和他精神方面特别融洽,心意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毕竟我们同病相怜,都是由于不可抗阻的理由,一不小心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大宋来的现代文明人,最后因为时空机器出现了问题,无可奈何回不了家的可怜人,所以和他精神交流特别默契,特别舒服,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惺惺相惜的感觉。我觉得无论是普通朋友还是亲密爱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有话可说,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因为两个苹果互相交换了还是两个苹果,但是两种思想互相交流了得到的可是三种思想,只是可惜我和小飞之间从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长大,彼此之间太过于熟悉反而失去了那种恋人般的神秘莫测的感觉,所以也只能就此止步,虽然我非常渴望在有生之年谈一场轰轰烈烈,天崩地裂,永生难忘的恋爱,彻底告别千年剩女的光荣称号。

我灵机一动,开始说起来:“我们马上就要去武当山了,那可是闻名遐迩的道家胜地,不如我们现在就聊聊道家文化吧。众所周知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伏羲为远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道教是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先秦王朝的道家,奉老子为教祖和最高天神(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教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公元十四世纪时传入了欧洲,对欧洲古代文化和思想也有深远的影响)。道教同时承袭了中国古代社会巫术和求仙方术是土生土长的本民族宗教。他在东汉晚期逐渐形成,长久做用于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广泛领域。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某些风俗习惯都可以看见道家文化的影响,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特别是在我们现代社会的风靡一时的仙侠修真就是以道家文化作为其背景文化的。”

小飞兴高采烈的说:“好呀,好呀,这个话题特别好,真是因地制宜呀,我们在去武当山的路上讨论道家学说,真是太有意思了,其实我最喜欢道家学说了,特别喜欢道家文化,这个可真是太对我胃口了,我一直执迷不悟于自身的生命,我一直致力于追求人类的长生不老,修真成仙,主要是在现代社会,不用忙工作,你我也是老熟人了,我就不冠冕堂皇的说大话了,那些冠冕堂皇,光彩照人的漂亮话是说给外人听的,在你面前我无需伪装,感觉真是轻松呀,其实说白了,就是不用大盗小偷东西的空闲时间,我就喜欢思考,喜欢看书,特别是看了很多仙侠修真,还有相关的长篇累牍的电视连续剧,估计是看多了的后遗症吧,这次上了武当山,想找那里的高人好好攀谈一翻,可以解决一些心中的困惑,话说我们国家的道教真的是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呀,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真是货真价实的本土文化,值得推崇呀,纪晓岚曾评价道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言其悠远、海纳,赞其丰广、细腻。中国文化中,最飘逸清扬智达慧睿的就是道家。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而且好多大名鼎鼎,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都是道家文化的拥护者,如道家代表人物有盘古、伏羲、黄帝、炎帝、女娲、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张良、司马徽、诸葛亮、徐茂公、宋濂、刘伯温、颜真卿、王羲之等等。道家是道教形成的基础,道教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深远。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且不止文人墨客,甚至连九五之尊的皇帝都非常尊从道家学说,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皆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成为最强盛的王朝。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影响了庄子。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更为博大玄奥。

我有机会浏览了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是《道德经》,还有比较重要的还有《庄子》、《管子》、《黄帝内经》、《鹗冠子》、《列子》、《抱朴子内篇》、《文子》等,真的感觉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过道家与道教是不同的,但又相互关联。那些道家的名言更是言简意赅,寓意非常呀。比如这些话,真是烂熟于心,确实受益匪浅,比如以下这些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小飞一气呵成的说了好多句道家名言,感觉他博闻强识的功夫与那谙熟典故,信手拈来的王公子也不相上下了,真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呀,不过多半在手机,电脑里面百度看来的,因为古代书籍还是特别有限,我们带来的又不是太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小飞来古代之后真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大的进步呀,感觉这么出口成章,博闻强识的他没有在大学课堂上教授哲学之类的高等学科,真是大大的浪费人才呢。

我故意莞尔一笑的说:“背些道家名言不算厉害,要心领神会才算高手,那你既然这么厉害,不妨说说道家思想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感觉道家学说真是玄乎其玄的学说,虚无缥缈的学说,飘逸洒脱,玄玄乎乎,确实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还有就是《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千变万化,让人有些难以名状,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的感觉呀。”

小飞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的开始大谈特谈起来:“其实道家最主要的学说首先是对道和德的认识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而德,是从道中分化出来的,而万物化生都必须有德,因为道是总体,“德”是个体,德是指万物所含有的特性而言,道和德,有着共性与特性的关系。所以说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认为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法,并非“道”之上还有一“自然”实体的存在。老、庄、列各家著作中都经常说的“清静”、“无为”、“柔弱”、“不争”、“抱一”、“寡欲”、“自然”、“玄妙”等作为处世与修养之方法,也都是从这基本原则中而发挥出来的。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人的行事也应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为,讲求清静寡欲,与世无争,慎行远祸。老子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柔弱”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认为“柔弱”就是“道”的作用。“柔弱胜刚强,守柔曰强”。不争,是对待社会人生的基本态度。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抱一”是道家乃至道教中基本的修养功夫,简单地说,就是在静坐的时候要做到神气混然的境地,所以说“一”就是混然一气的意思。《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又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上贞。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所以称之为道家。道家创立于上古时期,后来老子集古代大圣智慧总结了道家精华。由于对道的理解不同,到战国中期,道家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形成老庄学和黄老学两大不同派别。“

小飞又洋洋洒洒的说道:“不过这些可不是我小飞自创的学说,我还没有那么厉害,不过这些也不知道我在哪些书本上看到的,我说话不会侵犯他们的著作权吧?“我笑嘻嘻的说:“言论自由,你随便说就是了,到时候你给那位写这篇文章的人打个电话郑重其事的表示下你的感激之情,不就好了,不过我们要是侥幸回到现代社会,也不知道何年何月呢,你也不用枉费心思的想著作权的问题,说不定那些人都不在人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