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穿越到大宋教历史 2(2 / 2)

小飞继续说道:“那么诸位估计要问?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究竟是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增加了广大百姓的负担,征收苛捐杂税,靠豪取强夺得来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熙宁10年,北宋税赋总收入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大宋国家财政收入主体,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所以由此看来我们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不是靠的是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靠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的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这些小孩的经济学意识淡漠,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一长串复杂的数字,所以小飞说给他们普及高等数学势在必行,只好睁大眼睛,似懂非懂的听着,却又一片茫然的表情,只有我还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如同重新回到了课堂一般。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古往今来的各个国家统治的基础,但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一方面它不抑制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东方的文艺复兴。”

小飞唾沫横飞,口水四溢,如同他的才华一般,只是讲得口干舌燥,咕咚咕咚喝了半瓶水之后,又饶有兴趣的接着说道:“上面讲了大宋的经济,那么在如此强大的经济面前,大宋的社会福利又是如何呢?毫无疑问,大宋是个有保障的高福利社会。因为宋朝在社会救济方面特别是在对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所取得的成就,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超越前代。”

“不用说大宋的福利保障房,不用说广惠仓除量留给老疾贫穷人的粮食,不用说设立各种济贫机构来满足不同救济人群的需要的代表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鳏寡孤独,古之穷民,生者养之,病者药之,死者葬之,惠亦厚矣。我们今天就单单说一项最重要的,花钱最多的福利,就能让人目瞪口呆,不可想象――这就是募兵制,这是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或战乱的一个应急措施。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而且军人的待遇还不错,以至在其他朝代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每当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大宋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可是到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真是冗兵之称。考虑到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而且这125万人全都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并不全是军费开支,其实可以说这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宋是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国家。”

我心中也暗自想到:“乖乖,这大宋可真够有钱的,养的起这么多兵呀,真是好福利呀。而大宋又是如此的崇尚和平,少战事,那些在大宋当兵的人可真是幸福呀。”可转念又一想:“这也是大宋积弱,兵弱之所在。有宋诗云‘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可见大宋人是文明,勤劳,善良,爱好和平的。因为大家都有吃有喝,过着天堂般幸福小资的生活,所以富裕越怕死,越幸福越热爱生命,一旦当国家有战事的时候,谁还愿意抛头颅啥热血,战死沙场呢?所以有得必有失,开明的政策使宋朝的人们长期没有战争、兵役、苛税这三大灾害之苦,使宋朝人民长期生活富强安逸。如果说秦亡于苛政,汉亡于战乱,隋亡于兵役,唐亡于割据。那么宋就亡于安逸。这真是生于忧患,死与安乐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