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1 / 2)

 就在吴铭进行封臣的同时。秦国咸阳。

“你说什么?”秦孝公的嘴角直接气的上扬,嘴边那一撮稀疏却不失威严的胡须已经开始了抖动:“胡言,简直就是胡言。堂堂商君怎会被吴铭小儿俘获,司马错何在,为何不出兵救下商君……”

几案上的酒水与吃食直接被秦孝公推翻了满地,可即使如此,也依旧不能平复其内心的愤怒。

“君上容禀,此乃商君计策失算,中了魏国将军吴铭的奸计,司马将军人在河西,相救也来不及了!”前来禀报消息的车英拱手,那声音带着惋惜。

似乎商鞅此次失手,面临的就是必亡的结局了。

秦孝公已经是愤怒的说不出话来,随着他憋这嘴,伸手指向车英的瞬间,满面的怒容几近要吃人,却是怎么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只不过那抬手间,身旁烛火的剧烈晃动说明着秦孝公是多么的愤恨。

车英拱手不语,任由秦孝公如何指责。商鞅的失算车英又何曾不是痛苦,秦魏本就不合,这下倒好,先是示好。结果刚刚赔了地方,秦国反手就是雷霆行动,直接将河西全境收归,甚至还挑拨魏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魏国直接杀了商鞅只怕都难解心头之恨。

而失去商鞅对于秦国来说是什么概念,这一点秦孝公最为清楚。

“君上……”看着秦孝公那愤恨又无处责备的样子,太傅赢虔却在这个时候躬身说话了:“君上自十年之前便重用那商鞅,臣在就劝慰君上,商鞅此人阳里一面、阴里又是一面,如此反复之人,早晚要被自己的反复之心而害。常言说的好啊,胜负乃兵家常事,商鞅计谋落了下方,被俘获相比他也无话可说。好在我秦国已经尽数收复河西,君上又何必如此自责,保重身体才是重要啊……”

作为老秦人,秦氏宗族的人。赢虔一直以来都站立在反对变法的路上,因此他还为太子赢泗代罪受了劓刑。此时商鞅作茧自缚,自己玩火烧到了自己身上,正是这些旧的贵族崛起的机会,所以赢虔才在一番对商鞅的冷嘲热讽之后安慰秦孝公。

只是听着他那嗡嗡话音,秦孝公的心里只会感到更加的急乱。

谁不知道这赢虔此刻在想些什么。可是秦孝公绝对不允许商鞅就那么死了,因为眼下的秦国还离不开商鞅。

秦法虽然已经定型,可秦国的大事没了商鞅很难再找出一个类似商鞅的人才出来。

“商君为我秦国尽心尽力,劳苦功高,太傅怎可如此评论商君尔?纵然有过,可河西不是收回来了嘛!寡人年轻时与魏国大战河西多少次,却都不曾胜过魏国,商君到来之后行法家之治,这才使得我秦国变得强盛――”

此刻的秦孝公已经是露出了万般的担心!在他而言,是秦国深深的欠着商鞅,如今商鞅有难,秦国不能坐视不管。

某一刻,秦孝公的心中一狠,簇着眉头朗声说道:“来人,看看库中还有多少金子,一并拿出来,令五大夫樗里疾与车英两位爱卿去一趟魏国,务必要将商君给寡人换回来――”

再也顾不得太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孝公便对商鞅的事情格外上心,对商鞅,有些时候比对他自己还好。就此番来说,库中有多少金子一并带上,言下之意自然是这些金子可以给魏国,只要魏国肯放人,将所有的金子尽数奉上都可以。

但同样的,那话语一出口,赢虔便躬身拱手,极力的阻止:“君上――此事,万万不可啊,若是魏王不应,此去岂不危险――”

烛光将他的身影斜射在不远处的宫殿墙壁上,隐隐的可以看出,赢虔那苍老的身影有些晃动,声色哽咽,这个时候并非赌气用事,而是此事,他真的不想秦孝公会如此做。

然而,现实的场面却是,秦孝公直接冲着他甩了下衣袖,随后无奈却肯定的说道:“此去,两位爱卿自当小心!然商君之事,即使魏国要回河西,寡人也应允――”

“君上――”这一刻,赢虔直接便贵在了地上,那布满了亮光的眼睛里已经满是恳求之色。

只不过,秦孝公的心一旦很下来,那根本不会多说什么,只见其将两手向后一背,紧闭双目,直接就将头转向了另外一侧:“不用再说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两位爱卿立刻动身,不得有丝毫延误。”

“诺――”

……

比起咸阳秦国的无奈事情。

这一日的吴铭却是兴致勃勃,直接将新封的太尉张猛、左相公孙衍、治栗内史白虎、廷尉朱威等四位朝中顶尖的朝臣在甘泉宫议事。

一面墙壁上被吴铭挂上了赶制出的新吴国地图,吴国地界一直都比较奇特,可以说,因为韩国上党的存在,吴国一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河东与河西整体属于吴国的西部。东部则是大梁与附近的千里沃野。

“诸位可跟随本公详细的分析一下,我吴国如今城邑与虽有大小之实,却无明辨之分,如今出去河东之外,剩余的大河两岸的地界更是没有统一的称谓,是故本公决议在吴国境内设立三郡,三郡中河东为一郡,另外我吴国东部地界,以河水为界,北为河内郡,南为三川郡。

三川郡则直接以大梁为中心。河东郡以旧都安邑为中心,设立郡守负责河东郡大小事宜的统计与汇报,同时再设计郡尉,郡尉负责每郡中的兵卒,掌管军事。河内郡以闵城为中心,同样设立郡守与郡尉,此两件事情,郡尉由张爱卿来挑选人手。至于郡守一事,本公会与公孙爱卿斟酌一二!

另外,朱爱卿与白爱卿,你二人便协助完善各出的刑法,统计人口等事情,诸位爱卿以为此举如何?”

一直以来除了秦国正在努力实施这些制度之外,还不曾有过哪一国将土地以如此详细的等级制度,所以在吴铭刚一提出此事的瞬间,众人的脸上自然都是惊讶的神情。

不是因为众人反对,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早就想有这么一套方案,只不过,以往因为贵族的关系,此事很难施展。特别是公孙衍,在提出的兴魏十策之中就有一部分是提及的这些事情。

如今吴铭一点破,省得他们去费劲口舌劝谏,倒是一瞬间感觉吴铭乃是当事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