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公孙请命(1 / 2)

 显然,如今这个新出现的吴国对于韩国而言着实棘手。

如果承认,这其中定然会牵扯到其余列国的情绪问题,齐国可就是因为承认了魏国的王位,又与魏国一同称王,所以如今才遭受了各国的联合打击。

韩国可不比齐国的强大,如果这事是韩国干的,那么此时各国的联军应该早已经是到了郑城门外,将郑城围得水泄不通了吧。

“如果不承认吴国,我韩国又与之比邻,若吴公一怒而伐,我韩国又如何是好啊!”想到前些时日吴铭疯狂的举动,此时的韩王已经是被吓破了胆,左右为难起来。

无奈,他也只能是将目光看向公仲侈,默默的期待着,如今能够询问的人,也就只有他了。

“君上何出此言――”略略的思索之后,公仲侈豁然开朗一般,笑着答道:“吴国眼下正处在深火之中,只怕这吴初公眼下正是不能自顾。君上不妨多等几日,看列国动向。列国若是承认,君上便跟着承认,列国若是不承认,到时候吴公若领兵犯境,君上可登高一呼,定然有人出来制止――”

话落,公仲侈将手收回,静静的注视着面前的君王。

那一番话语说的不无道理,顿时也让韩王松了一口气。

……

吴铭在与公孙衍一并回到宫中之后,便跟随着吴铭一同到了甘泉宫。

有了公孙衍的存在,这议事的队伍里便又多了一个人,原本都是不怎么懂得形势的三人,现在多了一个懂得形势的公孙衍。

吴铭同样没有任何的隐瞒。只将一份竹简交给宦官递给了公孙衍:“公孙爱卿可看看此策,此乃本公亲自所写之三公九卿制。只是不知这其中还有何不妥之处。爱卿可将此策带回,若觉有不妥之处,详加修改后再与本公探讨如何?”

接过竹简,公孙衍也不急于一时,毕竟这里也不是看这些东西的地方,当即拱手道:“君上能有通变之质,当为一代明君,臣代吴国子民谢过君上,此策,臣定然详细观之――”

“嗯,爱卿不必过于拘谨,本公亦相信爱卿――”

两人不过粗略的交谈,就在这个时候,张猛走了进来,看到吴铭与公孙衍商讨的瞬间,张猛原本想回避一下,不过却被吴铭给叫住:“从今日使,我等同为一家人,有何事直言即可――”

这世间事最忌讳猜疑,吴铭可不想自己的手下也跟前魏国一样,手下重臣拉帮结派,各自为了一己私利而争得头破血流。

张猛为人本也耿直,没有什么弯弯肠子,刚才不过就是忌讳吴铭是否会在意而已,此时听了吴铭的话,当即便放开了心:“回君上的话,河东守军已经确认,却有一支队伍逃离至秦境,估计便是魏国余孽魏n等部下。”

魏n,也就是公子n了。那日一战,公子n不知道听谁的话把自己的甲胄脱下来给了一个兵卒,成功的吸引了张猛等人的注意。

就那天吴铭听到张猛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已经断定出公子n会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