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一座原汁原味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 / 2)

 在满心的怨恨中离开了,杨伟却发起愁来。本来个设计师帮忙设计规划一下的,谁知道最后是这么个状况?

“杨伟,今天这事儿是我的不对,实在是不清楚那家伙原来都把自家祖宗给忘了。这样吧,我明天再到荆州去给你请一个设计师过来?”郭靖在一旁道歉,尽管这原本就不干他的事,谁能想到那家伙竟然是这么一号玩意儿?

杨伟拿手搓了搓脸,突然间想起了什么,笑了起来:“郭靖,我发觉你小子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以前肯定偷偷和人家打过架吧,要不下手这么那么狠?”

“懒得跟你多说。”郭靖明显不想回答这个低水平的问题。

“喛!我觉得吧,干脆就不要请什么设计规划之类的人,请了也是白白浪费钱。有那闲工夫倒不如找湾子里面那些以前在共大读过书做过事的老人,直接还原不就行了?”杨伟说完,也忍不住地为自己这个想法叫好,怎么先前就没想到这个呢?

这倒是个法子,如今红色旅游正火,小米饭南瓜汤流行得很。不就是找那种怀旧的感觉吗,原汁原味的**劳动大学,这还不够吸引人?今天这么一说,郭靖也是拍手叫好:“就这样,以后还可以增加一些劳动节目,好的很!不过,你那里蚊子还是要怎么处理一下才好。”

这家伙还是没忘记上回在农场里睡觉被蚊子给叮咬的事,一说起来就心有余悸。

想到就做,这是杨伟地作风。正好,湾子里面能记起原共大农场全貌的人还是有不少。毕竟从学校改制到现在时间也算长,就在湾子前面,稍微上了三十岁往上走的人谁不知道那农场是个什么样子?在那个全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年代里湾子里的人有谁没有半夜时分跑农场里面偷过东瓜摘过南瓜?

一听杨宝山家二小子说要按照以前的老样子还原,湾子里地人都是相当的有兴趣。每天到了晚上便有些老人家摸黑跑农场里面来跟他讲那时候哪个地方有栋教室哪个地方是一排学生寝室哪个地方是原来吃饭的食堂,里面的情况又都是什么样子,对于留下了自己美好回忆的地方,这些人还是很有印象地。

经过这些人一说,杨伟对以前的那个共大便有了个初步地印象,其实也和他小时候在那边看到的差不多,就是没那么荒而已。想着再重新按照以前的那个再建一座起来吧,首先那个盖房子的材料便得准备好。这材料和现在的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以前那可都是青砖红瓦,顶上架着条油毛毡呢!别的不说,光是那个青砖便不好弄。

其实青砖和红砖硬度都差不多,也都是用粘土做的,不过呢,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采取的是用水来冷却,使得粘土中间地铁没有完全氧化而变成青色。(wa以前的房子大部分都是采用的青砖,厚实,经久。但现在因为镇上有了砖窑厂,农村人盖房子图方便便直接到窑厂里面去购买红砖,以前的那种人工烧制青砖的窑洞便都废弃了。

杨伟小时候也见到过人工做砖,一个大木头模子,中间分成一块砖一块砖大小的格子,用之前先在水里面泡过,然后再撒上一层干的细沙。把和水调好的粘土用人工在上面不停地踩压成那种干湿适中的火候时用力掷到模子里面,一格格的装满,然后再拿一把栓了细钢丝地弓子模样的东西在模子上刮过去,那模面便平整了。

再将模子倒扣在早就清理好地相当平整的砖坯场上面,然后用手将系在模子背面地一根绳子往上一提,好几块砖坯便出来了。等砖坯经过风吹日晒,干燥之后再运到河边的砖窑里面码起来。这码窑也是相当需要技术地一个活儿,一般人他还真的是玩不转。(:

以前就经常有人码出来的窑烧到半路塌了,又或者是熄火,再就是半边生半边熟,反正不是经常做这个的老师傅基本上都没那技术。尽管以前破四旧除迷信,不过在真正烧窑之前还是有人偷偷地烧上一道黄表或者燃上三柱清香,祈求菩萨保佑成砖顺利出窑。

在码这些干燥的砖坯的时候,间隔距离,火路,都是要注意到的,既要码整齐不歪不倒,又要保证每一块砖坯都能够平均受热,装窑完成之后确定没什么问题了,就要封死门洞,开始点火焙烧。烧窑的时候都是用的稻草劈柴,有时候像那种大一点的砖窑一次就要烧上几千斤柴火。

日夜不停,到得第五天左右估摸窑洞里面的砖坯基本

成了红砖,然后就要开始往窑顶上面浇水,等水慢慢,因为高温而成气态使砖坯里面的那些铁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便成了青砖。然后熄火冷却,等到完全冷了之后再打开封住的门洞,便可以看到满窑的青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