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护航舰队(1 / 2)

明风万里 石头比较多 4759 字 2019-09-26

 见皇上犹豫不决,方从哲张了张嘴,却最终忍了下来。

作为大明的辅,方从哲熟悉大明的一切,对帝国所遇到的困难也有自己的看法。可是,这并不代表,方从哲可以帮皇帝选定殿试题目。殿试,是天子的权利。

朱由校正在苦思冥想,却冷不防看到方从哲的嘴动了动。朱由校心头一动,随口问道:“……方爱卿可有话说?”

“呃,”方从哲一阵语塞,却不敢直抒所想,忙转了话题,另提起一事。

“启奏陛下,”方从哲微微躬身,“臣有一事上奏,还请陛下准许。”

“辽东粮行请求,准许其海运粮食。”得到皇上允许后,方从哲急忙奏道。

海运?朱由校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转了过来。

在朱由校的记忆里,大明的对外贸易是极其达的。苏杭地区及沿海地区手工场密布,大量丝织品、棉织品、瓷器畅销海外。随之带来的,是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使用贵金属做货币的时候,中国史无前例的出现了通货膨胀。

可与此极不相应的是,民间的对外贸易如火如荼,朝廷却获利甚少。乡绅们利用各种手法,向朝廷隐瞒真相。以至于有明一朝,海外贸易均处于自、混乱的状态。亦商亦盗的海商,远途而来的西方殖民者,还有土生土长的手工场主,交织在一起,分享着这史上难见的盛宴。可明政府,却一直处在财政极度困乏的状态。

“辽东粮行请求粮食海运?”朱由校一脸惊讶的问道:“……那,海运的路线又是如何选定的?”

“启奏陛下,”方从哲正色奏道:“运粮入辽,海运路线共有两条。一条是自天津出,运通州之粮入辽,在辽东旅顺停泊。另一条是自山东登莱出,运鲁粮入辽……”

‘登莱’?朱由校心中暗恨。当初,我提议在辽东练兵,从海路运往辽东时,你们异口同声,进行反对。随后,辽东缺粮,我提议海运时,你们又反对。胡说什么海运风险太大,漂没太多……可是,如今民间自运粮了,你们怎么反倒准许了海运?

嗯,不对。朱由校正在暗自诽谤,却忽然想起一事。

“方爱卿,”朱由校微微一笑,挪揄道:“既然辽东粮行的众位股东不怕漂没太多,那就让他们运吧。方爱卿怎么还郑重其事的提出来?莫非……”

听皇帝语气不善,方从哲心中一阵无奈。都怪那史继偕,自己家族本就是海商,却极力反对朝廷涉足海运,还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这不,报应来了。却忘记了,皇帝提议海运时,自己也是冷眼旁观的。

“启奏陛下,”方从哲急中生智,忙奏道:“……朝廷海运荒废日久,船只极少,实不能组织海运。便是如今,辽东粮行也是准备自己打造船只,进行海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朱由校微微颔,嘉许道:“这些商人,倒也明白这个道理。”却又冷不防的问道:“当初,李三才在辽东开设粮行,粮食又是如何运过去的啊?”

“这,”方从哲心中一凛,只好奏道:“……也是海运。所走路线,也是天津和登莱这两条。”见皇帝面沉似水,方从哲连忙补救道:“天津卫及登莱两府官员贪赃枉法,私自放海船出海,已附李三才案处置。还请陛下明察。”

朱由校微微颔,却笑道:“既然是走熟的路线,想必不会有太大危险。”稍微停顿了下,又道:“天津卫捍卫京师,实不能准许私船进出。更何况,通州粮食均为漕运而来,供应京畿所用。就准许辽东粮行在山东购粮,自登莱运往辽东吧。”

“臣遵旨。”方从哲连忙领旨。却又为难的奏道:“……若是从登莱起运,却还有一大忧患。”

“讲。”

“自登莱至旅顺,沿途遍布岛屿,如沙门、黑岛、长山、大小竹岛、南北隍城岛,等等大小不一。各岛之上,均有逃户流民盘踞。虽多开荒种地,却也啸聚为盗,威胁沿途安全。”见皇帝似有所思,方从哲忙奏道:“……还请陛下调动兵马,清缴海路。”

“李三才当时又是怎么应对的?”朱由校问。

“自然是重金贿赂,买通道路。”方从哲无奈一笑,语带讥讽。

李三才是走私,不愿大事声张,便不得不买通道路。而辽东粮行虽为民营,却办的是皇差,自然不愿给那些逃户好处。相峙之下,辽东粮行自然要向朝廷求援,把海运放到桌面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