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举办恩科(1)(2 / 2)

神明下凡的消息,在土族百姓中越传越猛。

其中,南诏王本来想封锁消息。

这极其不利于他的统治。

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这些消息在读书人的传播下,不出几日就传遍了。

南诏王领地内的子民,民心大部分都向着朝廷。

甚至有些人认为南诏王跟南岭王一样彻底归附朝廷才是正道。

南诏王整日忧心忡忡。

他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

在此之前,云川道三王虽说是藩王,但享有绝对的自治权。

更像是国中之国。

可是先有南岭王彻底依附朝廷,后有禹皇鼎出世。

他感觉自己的统治力在逐渐降低。

长此以往。

不需要朝廷做什么。

百姓的心中都只认朝廷不认他。

可是。

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几日的早朝都在讨论一个话题。

恩科。

这是郭天翊自创办大学与皇家军事学院后提出来的第二项仁政。

以前都是举孝廉入仕。

许多官员,甚至大儒,为了自己的名声不会晚节不保,轻易不会举荐人才。

因此,各地的基层人员都非常紧缺。

大学里的学子,三年的学期满了经过考核后可以进入各个衙门的基层来工作,但这明显太慢。

所以,从天下网罗人才的恩科便被郭天翊提了出来。

若是以前,这政策必定不会三言两语就确定下来。

但自从禹皇鼎事件后,反对郭天翊的声音少之又少。

当商议到恩科的参试人数以及具体流程还有最终的入选人数后,各部衙门都争先恐后递上了自己的需求名单。

先说郭天翊的嫡系这边。

因为新工厂如今的规模很大,所以新工厂改名为督造府。

墨丰担任督造府的府主。

光是墨丰,就要五百人作为补充。

因为这里工匠不缺,缺的是各级文官还有外出办事的人手。

督造府涉及的面太多了。

军工产品,日用品,农业用品等等都从这里制造,所以需要大量的基层文职员工。

还有户部,所有一百三十个名额。

工部索要两百个名额。

礼部索要八十个名额。

.......

算下来,光是京城就需要上千基层人员。

这还不算各州府道的。

大奉的所有道加起来,初步估计基层员工的需求量将达到数万。

这是个可怕的数字。

也就如今的朝廷财政不紧缺,朝廷的诸多政策也让地方财政有所好转。

否则,忽然涌入这么多的基层人员,对财政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经过郭天翊提议,内阁整理方案后,恩科的具体流程被确定了下来。

郭天翊所设立的恩科,不仅仅是如古华夏一样考经史子集等文化课。

也要一些有一技之长的特长生。

还有就是,恩科的考试流程也简化了许多。

比如古华夏的恩科。

分初步考试与正式考试。

初步考试一般又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正式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为时间上多在八月举行,所以又称之为秋闱。

可如今大奉的人员紧缺,郭天翊决定每年举办一次。

而且将考试流程取消了初步考试,直接分为了乡试,会试,殿试。

也就是说,天下学子在自己所处的州府道内参加过两轮考试后就能直接进京赶考,且能进京的学子地方上都会有财政补助。

随后。

一道圣旨,传遍了各州府道,令天下学子们大为振奋。

各州府道的县衙门口,都张贴了有关恩科的告示。<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