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里应外合(1 / 2)

吕氏皇朝 諸葛淸風 2658 字 2019-09-26

 说真的,诸葛亮并不想打击刘备的积极性。若刘备没有野心,对诸葛亮来说反而不是好事。可是来江陵的路上,诸葛亮已经见识了甘宁的厉害,他知道,刘备军中没人能抵挡甘宁这条水上蛟龙,偏偏刘备军的归路上就有这么一条不宽的江叉挡路。若是在江陵城下兵力消耗太大,诸葛亮担心刘备军会全军覆没,可他又不能说的太难听。诸葛亮想了想问道:“主公,若董和将军不愿配合我军,连我军声东击西之策也失败了,那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的问题,刘备还真没想过。若是刘备有诸葛亮一样的远见,他也不会做逃跑大王几十年。其实这种情况曹*也遇到过,还因为随口一个命令nòng死了一个大才。这个命令便是:jī肋。杨修解释道:jī肋着,食之无ròu,弃之可惜!现在的江陵城在诸葛亮眼中就是一块jī肋,可诸葛亮不是杨修,他不会自以为是的劝刘备退兵,因为刘备不想退兵!面对诸葛亮的问题,刘备犹豫了一下道:“军师有何高见?”

“主公,自从甘宁在江边放了一把火,便不见了踪影,若是他在我们士气衰败的时候来袭,我军该如何是好?”诸葛亮没说战败,而是说士气衰败。为什么会士气衰败,自然是打了败仗。

刘备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想了想说:“军师的意思是让我军撤退?”

“再战下去,我军势必有危险,前有坚城,后有猛将,若我军战败,必遭两面夹击,还请主公三思!”诸葛亮一拜到底,刘备心中十分纠结。虽然刘备没有长远的眼光,但是他并不笨,诸葛亮说的,他能听懂。

刘备一拍桌子道:“若事不可为,自当撤退,可是照军师所言,若我军撤退,文聘岂有不追之理?届时,我军依旧腹背受敌!”

“此事倒不用主公担心!以文聘的本事,在城上,或许能拖住沙摩柯和魏延两位将军,若是野战,只需三将军一人,足可收拾他了。在来的路上有一处山林,可埋伏精兵五千。若我军撤退之时,文聘胆敢追击,主公可让三将军埋伏在那。待荆州兵过去,主公可掉头迎击,这时三将军再杀出,虽擒不得文聘,亦可让他胆寒!”诸葛亮笑道:“至于甘宁,我有一种钢丝网,此网不惧刀砍,只怕火烧。网上还有倒钩和铃铛,只要将此网放入浮桥两边,若甘宁潜水偷袭,必被此网刮着。只要浮桥不倒,我们就可以轻松过江!若甘宁强攻,那就要看我军兵力和几位将军的武艺了!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军师真乃我之子房也!”刘备从诸葛亮的话中看出,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兵力都是关键,诸葛亮帮他把非兵力可以影响的因素都给排除了。现在刘备只要考虑,如何能在攻打江陵的时候,保存自己的兵力。而且刘备也通过诸葛亮的话,明白他并不看好这次攻打江陵。

诸葛亮走后,刘备立刻派人去联系董和。在刘备心目中,董和算他的铁杆,应该会支持他。可惜,刘备想的很美,世事却很现实。刘备的密探根本没能见着董和,就被文聘的人拿下了。文聘也不坏,他只是用董和的口吻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与刘备里应外合。刘备十分开心,诸葛亮却看出了一丝不妥。以董和的性格,就算答应刘备的要求,也不会如此痛快。诸葛亮没有声张,而是把刘封和刘磐叫到身边好好嘱咐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