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雨乱京华 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熙元年(1 / 2)

乱世枭臣 墨三水 0 字 2023-03-03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严史嵩被斩首的消息传到宁府,宁致一阵唏嘘,身旁的宁枫宁小川两兄弟倒是显得很自然,毕竟这是严史嵩咎由自取的结果。

或许是年龄大的缘故,每次听到朝中老臣问罪斩首,宁致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慨。

严史嵩的事情只是一个开端,就在严史嵩问斩半个月后,刑部尚书薛逊向吏部递交了辞呈,以年岁已高为由,辞去刑部尚书一职,回家颐养天年。

同时辞官的还有兵部尚书刘威,紧接着朝中十二名老臣接连乞骸骨,对于这些辞官回乡的老臣,高远也是亲自执笔批复,基本上都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而这也是高远乐意之至的结果。

这些老臣大多都是自己父皇提携起来的大臣,当年为了制衡外戚和权臣,高祯提拔了一大批忠心臣子,这些臣子虽说对大奉忠心无二,但在能力上属实是不敢恭维,更有甚至还会像严史嵩一样出现贪污乱政的现象。

若不是有关仲贤暗中安排能臣前往下面各州,只怕现在的大奉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高远上任之后,和高祯完全是两个路子,能者贤臣,全部被吸纳到了朝堂,有些臣子甚至还在背地里议论过如今皇室,但在高远看来,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入朝为官。

在这种手段下,殷都朝堂中涌入一大批年轻士子,以宁枫,于公明为首的年轻士子也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一些怀才不遇的老臣也慢慢的站了出来,其中的典型便是童学思。

新年的钟声伴随着御乐府歌姬妙曼的身姿响起,永平五年就此落下帷幕,殷都御花园内,高远宴请群臣,觥筹交错,喜不自胜。

年轻士子多以贤才为主,一个个赋诗填词,很是潇洒,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大奉迎来了永熙元年。

……

大奉永熙元年春。

由于年前朝堂的大变动,因此新年伊始,高远便和温哲,吏部诸臣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商议,最终拟定了一份新的官员名单,其中丞相依旧是温哲,吏部尚书孟彦,工部尚书王齐宗。

礼部尚书戴规几人都没有变动,其他三部尚书则有了新的人选,户部尚书由原先的吏部侍郎宁枫担任,以宁枫的能力其实当初就可以任职吏部尚书的,如今位居户部尚书也是实至名归。

兵部尚书由原先的兵部侍郎朱佑堂继任,这个朱佑堂便是宁延好友朱友钧的父亲,为官清廉,上任兵部尚书也是情理之中。

刑部尚书由刑部侍郎车鸣担任;这个车鸣便是当初在蜀州看着陆天晓和王敖生死在自己面前的那个刑部侍郎。

车鸣担任刑部尚书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林天晓和王敖生伸冤;魏正醇和胡尚仪因为鉴查严史嵩有功,两人一同被封为吏部员外郎,而于公明则从正议大夫变成了刑部侍郎。

对于于公明的升迁,朝中老臣还是有些非议的,同样是出使平牢关,宁小川还是礼部侍郎,童学思也不过是个员外郎,凭什么于公明就成了刑部侍郎,对于朝中大臣的疑问,于公明置若罔闻,因为在这里你说的再多,再正确也会被认为是狡辩,而能让这些老臣闭嘴的只有你的能力和政绩。

后来的事实证明高远没有看错人,于公明担任刑部侍郎不到三个月,就平反了太嘉军备案。

当于公明义正言辞的在朝堂上替义国公单方申辩的时候,可谓是惊艳众人;在大量的铁证面前,满朝文武一句话都说不出。

“单将军一心为国,竟遭此子虚乌有之迫害,全家一百多口人无一幸免,如此结局实在让人唏嘘;臣于公明在此恳求陛下为单将军平反,恢复其国公之名誉,并为其修缮墓冢,以寄哀思。”

于公明的话在太和殿回荡许久,经久不绝。

至于其他一些官员的任免和上面这几位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至于你问为什么宁小川没有升官,那答案无人知晓。

……

珍宝斋。

宁小川和于公明两人坐在二楼的雅间内,俯瞰下面街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一杯烈酒下肚,宁小川一边咂吧着嘴一边说道,“于大人,这升官了就是不一样,喝的酒都不一样了。”

于公明一阵苦笑,一边举杯一边说道,“你就别挖苦我了,这酒你都念叨了一年了,你不烦我都烦了。”

“哈哈哈。”

宁小川朗声笑道,“只是可惜了老魏和尚仪了,没有这个福气消受这坛美酒喽。”

“新一批的国子监学子入仕在即,他们俩成天成天的忙,别说喝酒了,就连坐下吃顿热乎饭的功夫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