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兵家教瑜(1 / 2)

 大魏黄初五年,公元239年,秋,八月。

中秋节刚过,新任冀州刺史.崔昶[g]轻车简从,便向冀州北部中山郡大山里的赵家屯走去。他此行的目的,是要邀请在野的骁骑游击将军.詹台出山,担任信都书院的兵家教瑜。

崔昶自然还是知晓厉害的,所以他只是邀请詹台担任书院教瑜,而不是任职冀州的某个官职。毕竟一个连皇帝任命都推辞掉的人,如果自己成功征召了他,这让皇帝和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

另外,能够作为国立校馆或者私立书院的教瑜,大部分都是各学派的大家,而这些大家大部分也都是,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学究了。而詹台今年,不过才区区二十五岁,却受到如此大的礼遇,自然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和昔日在战场上的战绩。

一个十六岁参军入伍,就能加入斥候营的人,个人的武力和观察力自然不会差。在其后的几年,匈奴虽说气运差了一些,可这个年轻的气运却不是一般的好,当然这也是詹台自己好人有好报。

先是在建安年间在善无城外,他自己稀里糊涂的被俘虏之后,却并没有向他人那样直接加入汉人的军队,或者返回老家过安生的日子,而是选择留在了故主的身边。

然后,他就跟着姑夕王.善宾,又稀里糊涂的立下了大功。虽然在沙漠中寻找水源,对于他们这些自幼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或许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这里没有丝毫了解,甚至水源临近断绝的十余万大军而言,却是救了他们的命。

后来,因为故主强行让他离开,他便又跟着南下的族人们一起去了冀州。

按理说,像他这种完全可以谋个一官半职的留在军中,而且当时的大将军.曹彰对他已经发出了邀请,可是他却拒绝了。可即便如此,只要他愿意,天下一十四州,洛阳、长安或者其它任何一个大城,他都可以去的,但是他又没有选择,而是随缘的落在了冀州北部,特别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这个小山村里,他却碰上了那个想让他照顾一生的女孩儿。并在不久后的将来,又阴差阳错的救下了身受重伤的,幽州刺史.毌[guàn]丘俭。

再后来,他得知了自己的故主姑夕王.善宾被杀害了之后,又阴差阳错的跟着毌丘俭北上上了战场。而一个人的好运要是来的话,那是挡都挡不住的。不久后,他又在战场上生擒活捉了,此次叛乱的魁首辽东太守.公孙渊。

他也因此,再次进入了皇帝.曹丕,和已经是任城王.曹彰的视线里。再次的遇见他,曹丕和曹彰自然是不想着再错过他,于是便特意把他摘了出来,破格将其册封为了正四品的骁骑游击将军。这一路走来,或许其中有不少是运气使然,可一个人要是没有能力的话,再好的运气又有什么用呢?

而皇帝曹丕和任城王曹彰如此作为,其实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意提拔他,并让他在即将开设的北庭都护府中任职。只可惜,詹台再一次的不按常理出牌了。换成其他人,碰到皇帝如此礼遇的话,早就迫不及待的接受了。

对于一个普通百姓而言,如果按部就班的参军入伍,能够囫囵的退伍已然是幸运,如果运气再好一些,能以一个什长或者百夫长的身份退伍,那必然是万里挑一好的运气了。对于他们而言,别说是正四品的骁骑游击将军了,即便是一个有品级的都尉,那也是祖坟冒青烟的幸事了。

只不过,或许这天底下也只有詹台,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或许正是因为詹台如此的不在乎名利,曹丕和曹彰才会更加不吝惜的给他这些吧。

因此,在詹台谢绝了朝廷的任命之后,皇帝曹丕并没有生气,似乎詹台的这个举动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因此也只笑了一笑便同意了。而且,在知晓了詹台接下来想要做的事情之后,曹丕更是遵从了他的意愿,更是成人之美的下了一道圣旨,破格将他未过门,或者说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未婚妻,给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有了这道圣旨的神助攻,詹台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娶到了王莺儿。

刚开始,王莺儿的父亲老王头还不信,虽说他已经看见了圣旨,而且已经答应了这两个年轻人的婚事,可他总觉得这是詹台在糊弄他,心中也一直多多少少有点儿遗憾,毕竟诰命夫人自己念叨了一辈子了,可最终还是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穷小子。

而他之所以同意两个人的婚事,真正的原因,其实也不是因为詹台带回来的那道圣旨,而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非詹台不嫁的决心,和詹台这个年轻人的血性和真诚。这个年轻人虽然是个匈奴人,但是自从他决定上战场那一刻开始,王老六也就开始真正的接受他了。

后来,在两个人的婚礼之上,一个刺史和一个右将军,为詹台当马夫和轿夫,使得王老六越发的心惊,他和赵家屯其他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心中也开始犯嘀咕了,难道那道圣旨是真的?

而詹台在赵家屯的消息,自然也就很难保得住了。再后来,当地的大官贵族和官吏们,开始陆陆续续的到赵家屯拜访詹台,甚至有的都行三叩九拜的大礼。看着往日里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此时都在向自己的这个女婿跪拜,王老六心中开始真正的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