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合资公司(2 / 2)

谭造连忙点头,小心地把那只梅瓶捧起来,放回木箱,这才展示第二件。

这次是一只一尺高的纯红釉双耳花瓶。

比起朱塬放在后宅书桉上的那个,这只花瓶最大的特点,嗯,还是红,不过,却是一种难得的非常鲜艳的大红,而不是朱塬之前见过几件的普遍暗红。

不用谭造介绍,朱塬也就明白其难得之处。

谭造还是跟着介绍几句,还是偶然所得,几十年仅此一件。

最后是一只小件的笔筒,同样偶然所得,而且比前两件都要偶然太多。

因为,前两件都是谭家想烧什么,成了什么,这一件,笔筒上的画本意是「红鲤戏青莲」,也是冲着青花釉里红工艺而去,结果,却意外地烧成了「青鲤戏红莲」,当时完成之后才知道,是釉料调错了,将错就错地进了窑,还意外地成了,虽然釉色不那么正,却难得的是莲鲤之间的那份映趣,很有种巧夺天工的感觉。

朱塬看着也喜欢,这次没客气,一边把玩着,一边说道:「我书桉上恰好差一个笔筒,这个我就自己收藏了,另外两件,还是刚刚那句话,只要你们愿意,将来可以捐献到博物馆。嗯,到时候会有铭牌记录捐献者等信息的,一些物品的文字介绍,你们也可以亲自提供,毕竟你们才是专业的。」

谭造又是连连答应。

这位小平章能收下他们一只笔筒,今天就不算白来。

三件珍贵瓷器展示完,示意潭氏兄弟重新落座,朱塬也不等他们自己引话题,

主动道:「朝廷正在筹备大明陶瓷集团,你们应该知道吧?」

谭造表情一动,又是在椅上拱手:「还望大人提点?」

朱塬依旧摩挲着手中的笔筒,说道:「以往历朝的官造瓷器,或者朝廷自用,或者用于赏赐,出售的是少数。今后呢,依靠这大明陶瓷集团作为平台,朝廷会扩大官造瓷器的商业运营。我对这些了解不多,只能说,朝廷还是走精品路线,不会影响民间的低端瓷器产业。不过,对于你们呢,这其实是个机会,因为,这件事,不只是我懂得不多,朝廷里……毕竟刚刚开国嘛,还是我提出的新思路,会的也不多。」

谭造其实知道,朝廷目前正在公开招募人手打理那甚么「大明陶瓷集团」,而且打听过,今年陆续冒出的各种所谓「集团」、「公司」之类,正是眼前的少年平章提出。

今天过来,除了送礼,拉关系,也有探探口风的意思。

朱塬主动开口,谭造求之不得,于是再次起身,长揖道:「某资质鲁钝,然于瓷器烧造或有一二可取之处,请大人代为引荐?」

「其实我不太想插手这个的,」朱塬念叨一句,又道:「不过,看到你们的红釉,我也产生了一些想法。这样,谭家和朝廷,咱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其他不谈,只研究烧制这红釉。嗯,股份,我想想,三七分,怎么样,比如,实验烧制,需要一万贯本钱,朝廷出七成,你们出三成。别以为这三成很少,想想是和朝廷合作,你们的便宜可占大了。」

谭造没想到朱塬转眼就提出了一份方案。

甚么三七分,他没意见。

当然也明白,能与朝廷一起合伙做生意,那里还能在乎这股份甚么的。

只是……

稍微犹豫,谭造说道:「大人,这红釉……若要大批烧造,怕是不行。不敢欺瞒大人,谭家虽说有这门手艺,却也不敢经常烧制,都只是当做一家之趣,有了闲余,或三两年才开一炉。再说这一炉,上百件瓷器,能出一两件,都是难得。」

「成功率这么低啊?」朱塬带问带叹了下,也明白过来,不过,却并不气馁,说道:「所以才要更仔细研究其中门道嘛,你坐,我用我的理解,咱们说一说。」

谭造听话地坐下。

朱塬斟酌了下,说道:「你说的「火候」,其实就是「温度」,我恰好发明了一种温度计,不知道你见过没有?」

谭造不明所以。

倒是下首的谭渠,主动道:「大人,小的在明州见过,只……那温度计,说是只能测量沸水之下温度,炉温太高,却是不行的。」

「其实,明白了道理,就有方法,」朱塬道:「要测试几百度上千度的炉温,嗯……可以借用不同金属的熔点,比如,银的熔点,铜的熔点,铁的熔点,甚至是不同铜铁之类合金的熔点,想象一下,你们拿相应的金属探到火炉里,如果这种融化了,那种没有融化,就说明温度到了这种金属的熔点,间接也就知道了温度。虽然还不精准,但,我还是刚刚说的,明白了道理,咱们一点一点琢磨,总会越来越精确。」

谭造认真听朱塬说着,露出思索之色。

朱塬又琢磨了下,跟着继续:「还有,关于炉温。我知道一个,传统燃料,炉温最高1500度左右,也就是恰好铁的熔点。我现在有一种新燃料,可以把炉温提升到2000度,别小看这500度的提升,温度到达了2000度,我们目前认知范围内的金属,基本都能融化。同样的,更高的温度,是不是也能烧造出更加特别的瓷器。这些,就是你们要尝试的。」

谭造开始有些恍然,以及期待。

朱塬还没停,又说道:「再者,我计划中的这家合资公司,本来就不打算你说的大

批量生产,每年,你能给我几十件上好的瓷器,就足够。这个……对了,你们的这只梅瓶,应该有人尝试购买过吧,说说价格?」

谭造听朱塬突然转了话锋,顿了顿,终于还是道:「前些年,地方上一位官家……请恕小的就不说名字了,曾经想要以白银万两求购,小人婉拒了。」

「这就对了,」朱塬道:「白银一万两,这就是咱们合资公司追求的目标。」

谭造还以为自己说了某件事,眼前的小平章会有些后悔之类,却没想到是这种反应。

朱塬却接着道:「咱们……呵,是你们和朝廷的这家公司,目标就是烧造一般人买不起的罕见瓷器,将来……就算是技术摸索出来了,能烧多了,也要控制产量,一年不能超过100件,这100件呢,咱们也不求每一件都能白银万两,折中一下,平均5000两,你算算,总计就能是多少的生意?」

谭造算了下。

谭渠也跟着算了下。

然后,兄弟俩一起咽了下口水。

这……

每年50万两白银的大生意啊。

可能吗?

不过,眼看某个小平章胸有成竹的模样,再想想对方过去一年的各种耀眼事迹,谭造觉得……或许,大概,可能……应该没问题。

至少,谭造忽然明白了,为何这小平章面对价值万两的瓷器,会如此平澹?

若是自己能轻轻松松勾勒出一个一年50万两的大生意,当然也能如此平澹!<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