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不够(2 / 2)

说起来,关于管理层,除了正副校长陶安和钱唐,前些日子曾经上门送书的测绘使涂霄父亲涂弼也被朱塬调来这边。

当然还是老朱批准。

朱塬提起后,皇帝陛下亲自召见了涂弼,一番问对,觉得学问尚可,再加上儿子都已经是正三品,父亲正八品太不像话,这次就授予了金陵大学的正五品司业之职。

司业本为国子学祭酒的副官,职责是协助管理国子学日常工作。

这次也差不多。

陶安统管全局,钱唐督学训导,涂弼负责日常。

至于职位名称,除了校长没有沿用祭酒,其他的,朱塬也没太创新。比如教师,朱塬没把‘教授’之类的弄出来,毕竟听着就不太正经,根据官职,还是‘博士’、‘助教’、‘学正’之类,日常师生之间实际称呼中也不会喊官职,更多倒是类似后来的‘先生’与‘学生’。

涂弼之外,还有方国珍的第三子方行,和朱塬招呼后,方国珍亲自去求了老朱,也得到了批准,调来这边。

不过,老朱觉得方行还是年轻了些,之前的翰林院正七品修撰,到了金陵大学,官职转为博士,品秩还是正七品。

老朱还要求方行顺便选个专业,修满100个学分。

方家对此没意见。

方行今年才22岁,方国珍也觉得幼子还年轻,不急,再次跑来亲自咨询了朱塬一番,果断给儿子选了‘经济专业’。

除了这些,今次科举成绩卓越又有资历名望的一些士子,也被挑选并授予了职位,比如借助漳州几家送到朱塬手里一副《天目山图》的画家王蒙,确定官职也是正七品博士,朱塬安排其掌管艺术专业。

相当于后来的艺术学院院长。

再加上从朝廷各部的调拨,近期一共确定16个正七品的博士,恰好分别分管16个专业。

方行也算。

而且,方行还不是最年轻的一个博士,最年轻的,是常瑸,现任正三品营海左卫指挥使常断的儿子。这次凭借策论80分和数学100分的出色成绩,当然还有功勋家庭出身的加成,也直接被老朱授予正七品博士。

常瑸选择的是‘化学专业’,同样很精准的一个选择。

朱塬对此都没有反对,还乐见其成。

首先,学校初立,一切都处在摸索状态,也就无所谓年龄资历,就如方行和常瑸这两个博士,虽然是官,接下来却也都要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钻研,一起将各自专业树立起来,甚至还要一起修满100个学分。

其次,除了本身在这个年代都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两人的家庭出身,也确定他们拥有直接得到授官的资格。

公平吗?

不公平吗?

朱塬不纠结这个。

而且,朱塬相信,大部分学生也都会认可这种安排,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也是这年代的现实。

如此这么琐琐碎碎地忙碌着,临近中午,朱塬正要离开的时候,设置在金陵大学校园内的《大明月刊》编辑部一位属吏匆匆跑来,说是印书局那边,同样也是配套设在这里的单位,那边……两位书商,为了争抢最后一批印好的《大明月刊》,竟然打了起来。

朱塬听闻后,没有生气,差点要笑出来。

这倒热闹。

今天过来,开局是吵架,收尾是打架,精彩啊。

这得去看看!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