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补贴(2 / 2)

补贴?

会议室内也是好奇等待的一群人都是满眼问号。

李善长下意识拆解这又一个新词,却发现,比起朱塬的其他各种新词,这个‘补贴’,他一时间也搞不懂有何含义,于是便问出来:“平章,何为补贴?”

说着还好奇,刚刚某人低头写了甚么。

朱塬稍稍斟酌,说道:“简单来讲就是,将咱们多余生产出来的钢铁,免费发放给百姓。”

这下,所有人都懂了。

跟着又蒙了。

免费发放,还是成百上千万斤。

大善人呐!

李善长看了眼上首的自家主公,还想起前些日子某人要用100万两白银给士卒购置棉花增添保暖的事情,其背后,还是主公被对面少年不断蛊惑的甚么‘经济之学’。

说甚么‘分配’之类。

简直魔怔。

事情还在推行,只是也在大伙劝阻之下,改得更合理些,一方面继续采购,一方面是直接发放银钱,让士卒自行添补,大概就是,总开支压缩到了本来的三成。

三十万两白银的支出,也不是个小数目。

不过,相比往昔,不得不承认,自从对面少年出现,自家主公手头越发宽绰起来。

就说那海外贸易。

随着近期逐渐有商队从日本、高丽等国返回明州,只是两成比例的市舶税收,这段时间就已经报上了超过30万两白银。

除了税收,大家可都没忘,自家主公手里还握着一堆海贸公司的股份。

同样的两成。

传闻那海贸一来一回能有10倍利润,就算实际差些,也不会差太多。各家两成股份能拿到的分红,可以想见,只会比30万两白银更多。

可……

钱再多,也不是这么花的啊!

当下,又听到了一个白送,李善长简直想把自己面前的一叠文书丢过去。

送送送!

任地就知道送!

崽卖……崽送爷田不心疼么!

这么想着,李善长正要反对,上首老朱已经道:“塬儿,你具体讲一讲?”

朱塬也重新梳理了一下思绪,说道:“祖上,还是要从营海司捕鱼说起。”

老朱点头。

周围人再次好奇起来。

这又甚么转折?

李善长也只能暂时按下想要脱口的反对,看对方又打算如何花言巧语。

“营海初期,明州一直缺少麻料,因为麻料不只是造船需要,关键还能够编织渔网,”朱塬娓娓道来:“当时有一个简单的换算,适合500料海船拖行的大型对网,一张就要200斤麻料,而这张网,从下水到作废,整个使用周期,能换来大概1000担鱼获,也即10万斤。”

这么说着,朱塬翻到一页白纸,快速写下‘200斤麻料’等于‘10万斤鱼’的一段文字,举起来朝周围人示意:“大家看,这是不是一目了然。”

众人看过去。

那几个字……倒是一目了然,只是,‘了然’个‘甚么’?

朱塬当然明白众人疑惑,笑着看了眼老朱和朱标:“祖上和殿下应该是明白的,这个……就是最简单的‘生产力‘转换,经济之学的根本,‘生产’一道,麻料,叫做‘生产资料’,鱼获,就是‘生产成果’,麻料对鱼获的转换,就是‘生产力’,这里就意味着,200斤麻料代表的生产力,可以产出10万斤鱼获。当然,其中还有诸多因素,比如船只,比如人力,这里只是为了大家能更形象理解。”

老朱和朱标其实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不过,朱塬这么一讲,父子俩都看过‘经济之学’,自然也就明白过来。

再看会议室内其他迷茫的重臣,一大一小还难免生出一些小小的优越感。

嗯。

这优越感,是朱塬故意给的。

暗捧了一下,朱塬很快继续:“说过了理论依据,再讲我的‘补贴’想法,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

说着再次将笔记本上的‘转换公式’展示给周围诸位,朱塬一边接着道:“首先,提高钢铁产量是必须的,三年1万吨到2万吨,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基础,咱们想要进入我那天演示的工业时代,就必须这么做。而且,事情也只能一步一步来做,不能说今年咱们只有不到500万斤的钢铁年产量,明年需要了,就忽然提高到5000万斤,这不现实。”

这里众人听懂了,纷纷点头。

朱塬继续:“那么,就是其次。在这个钢铁产量的增长过程中,生产的铁料一时用不完,怎么办?我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补贴。”

不等众人询问,朱塬开始详细解释:“参照我写的简单生产力公式,接下来,多余的铁料,咱们制作成农具,锄头啊耕犁啊等等,免费发放给百姓。这么做,看似朝廷吃亏,实际是,咱们给出的‘生产资料’,必然能够转换成更多的‘生产成果’,暂时没有数据,就只能假如一下。假如,凭借更多、更好、更快、更耐用的大批农具,全国百姓将大明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一成,也即10%,这就意味着,大明的粮税收入也能提高一成,按照咱们今年1543万石的全年粮税收入计算,多出一成,就等于多出150余万石。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单个士卒每日两升米计算,这多出来的一成粮税,足够养10万大军两年有余。”

这么说完,朱塬想想又补充:“这个例子也是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实际上,朝廷看似免费补贴了农具,但好处只会更多。我随便说。第一,可以刺激百姓的开垦积极性,这样大明能获得更多耕地,产出更多粮食。第二,粮食产量增多,百姓更加富足,天下也能更加稳定。第三,粮食产量的增加,还会带来更加低廉的粮价,这能惠及大明所有阶层,就比如冶铁匠人,朝廷把他们生产的钢铁免费补贴给农户,间接导致粮价更低,他们自己从朝廷获得的酬劳,用于购买粮食,同样的银钱,也就能买到更多口粮。第四,刚刚说过,更多的粮食产量,意味着更多的税收。第五,也是刚刚说过,咱们不用担心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可以放心地加大生产,为走向工业时代打基础。第六,通过提高钢铁产量来间接提高粮食产量,这背后其实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合理配置,当下看不出什么,过个一两百年,大明人多地少的时候,就会明白这种配置的强烈必要性。第七……嗯,一时间想不到了,大家也可以跟着想想……”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轻笑声。

老朱飞快在自己面前的笔记本上记下一些,一边笑着拍板:“莫要想了,就如此,行你说这‘补贴’之策。”

这么说着,老朱也没有忽略自己的老兄弟,转向李善长道:“百室你这问题也提得好,若等事到临头才发觉,不及安排,怕也会误了事情。”

左相大人能怎么办?

左相大人只能点头。

对面这,一套又一套的,李善长不想承认,内心里却难免生出一股无力感。

这厮……

究竟是那里蹦出来的?!

难不成,那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五色石,还有一块?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