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承蒙陛下如此厚爱,此举虽然有艰险,但臣愿为陛下效劳,不惜身死!”
“好!”
曹髦大喜。
“爱卿果然不负朕望,朕也向你保证,无论此事态发展如何,朕都会是你最坚固的后盾!”
…
次日的大魏朝堂之上,在所有大臣们都上奏完各种政事后,准备退朝之时。
诸葛诞拿出了,早已在作日与曹髦商议好的奏本。
奏本中的内容自然毫不意外的是,改革大魏朝廷取官的机制问题。
至于改官职名称和官制,昨日诸葛诞和曹髦细细聊过后,决定暂时不提,等取官机制能够顺利实行后,以后再顺水推舟寻机实行,眼下先解决最重要的一样。
而这一样也是后面能改革官制的先决条件,取官机制不改,即使能改了官制也没用,都是世家大族自己人,谈何相互制约?
在诸葛诞读出奏本中的内容后,所有大臣皆是诧异万分,继而愤怒不已。
此时众臣心中的想法大多都是:好你个诸葛诞,你三个儿子都在朝为官,又没有家族子弟,就为了讨好皇帝,竟然出此毒策,以后咱们世家们的子弟还得去考试才能为官?
大臣们议论纷纷,其中不少人甚至对诸葛诞投以恶狠之目光。
不过诸葛诞似不在意,仍然一脸正义凛然模样,只表情坚毅的看向曹髦。
既然已打定主意,何须在意其他,有陛下信任,有天下无数底层读书人期盼,尔等皆不过小丑也!
此时右仆射王沈出来,大声斥责道:
“诸葛诞,汝可知举孝廉从前朝汉武帝时期就已实行,我朝文帝更是以九品中正制延续了举孝廉制度,汝今竟全盘否定、妄谈更改,岂不是数典忘祖!”
这个王沈就是昔日在淮南战败后自刎的王昶的侄子,也就是王浑的堂兄。
曹髦原先是有意惩处那些与自己为敌的司马昭手下将领,以及他们的家族,但因为王氏一族在整个大魏里里外外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甚至在自己的部队中也有其不少家族子弟为将校,考虑到种种,曹髦重回洛阳后就未对王氏一门做出任何惩罚,仍旧各种官职如前。
对于王沈这个人,曹髦也是极为厌恶的,虽然其在后世历史上算是个有名的史学家,但是其本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墙头草。
历史上的曹髦数次拉拢于他,并引以为心腹,然而在历史上公元260年,曹髦忍无可忍起事讨伐司马昭之时,被曹髦当作心腹之一的他,竟与王业共同去向司马昭告密,间接上也就导致了曹髦被有所防备后的司马昭手下成济所杀。
但此时的王沈似乎心里没这个逼数,因为在这个时空这一切都没发生,他还自以为与曹髦当初有经常讲史论经的情谊,而且曹髦重回洛阳后,自己也没有被任何责备。
自然而然他觉得自己说话还是有分量的,毕竟他还是右仆射,论官职也只比诸葛诞那个尚书令低半个品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