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章西进兵团(1 / 2)

 叶戈罗夫将军连续动了5天的进攻,战况进行的异常激烈叶戈罗夫投入的装甲部队,同样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部队不仅伤亡惨重,重要的是旺盛的战斗热情,在阿斯塔纳防线受挫。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阿斯塔纳防线,中**队竟然布置了20万的防守兵力。

5天的进攻作战,叶戈罗夫不仅没有向前突进一公里,而且损失了上万人马。正在叶戈罗夫苦恼之际。从统帅部传来了命令,让叶戈罗夫统帅的第二兵团50万人马,一定要死死拖住阿斯塔纳20万中国守军,决不许他们向后方撤退。

叶戈罗夫接到统帅部新的作战命令,进攻受阻的坏心情,顿时减轻了许多。没有规定期限突破阿斯塔纳防线。这种仗再好打不过了,对于叶戈罗夫来说没有一点压力。但是他有些搞不明白,统帅部为什么改变当初制定的作战计划。

图哈切夫斯基统帅第三兵团30万人马,由特罗伊次克率先攻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先在哈中西部重镇库斯塔纳遭遇了哈萨克斯坦一个整师的顽强抵抗。说来也巧,担任库斯塔纳防守的哈边防军该师师长,由于本人和俄国人有世仇,完全出于个人目的,率领该师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一度进行的非常激烈。

然而,区区1万人马,岂能阻挡苏联大军,不到两天时间,库斯塔纳城便被攻陷。防守在此的哈边防军师长被俘。接着图哈切夫斯基挥师南下,兵锋直指阿尔卡雷克。在南进的途中,图哈切夫斯基接到苏联统帅部的命令,让他延缓进攻速度,二月末占领阿尔卡雷克即可。因此他这一路的攻击作战变得相对轻松起来。

现在我们有必要浓墨重彩介绍一下图哈切夫斯基的情况。图哈切夫斯基生于1893年,今年只有31岁,是四路进攻大军中最年轻的统兵大将。他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得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

十月革命爆后,他于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继而进入红军序列。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他很快显现出卓越的军事和组织才能。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他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是国内战争中所向披靡、最赋天才的红色统帅,表现出了大战略家的非凡才干。

他出众的军事才华在战争中挥的淋漓尽致,几乎战无不胜。他战邓尼金,对抗高尔察克,平定叛乱等诸多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新生的苏维埃,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军事生涯书写了最辉煌的一笔。

尤其在是在对抗高尔察克,后期他率领大军强行翻越乌拉尔山,以雷霆万钧之势出现在高尔察克的侧后方,彻底打乱了高尔察克的军事部署,为全歼高尔察克立下了头功。然而,当年哈萨克斯坦苏军的惨败,虽然他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强烈的复仇心理一直伴随着他。

对于统帅部改变作战部署,图哈切夫斯基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南下途中,他一面分兵10万向阿斯塔纳后方进军,和即将出现在卡拉干达的苏军,形成遥相呼应之势,一面向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很快统帅部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再三告诫他不可泄露统帅部的意图。整个战局在悄然之中对我方越来越不利。

布琼妮率领10万骑兵,北出奥伦堡,提兵越过苏哈边境线,直扑西部重镇阿克托别。此刻的阿克托别几乎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城内的哈萨克斯坦防军早已逃之夭夭。苏联骑兵的到来,城内的俄裔居民纷纷涌上街头,他们手里拿着苏联国旗,不断地高呼口号,有的人甚至热泪盈眶,彷佛受到多大屈辱似地。欢迎的场面不能说不热闹。

布琼妮一边安慰自己的同胞,一边把司令部暂时安放在阿克托别。他比其他三路大军整整晚了十天才出兵哈萨克斯坦。考虑到哈西部中国防守兵力的空虚,再加上骑兵快速的机动能力,因此他不担心自己的进攻速度。

根据战前的军事部署,他的任务先是占领阿克托别到里海以西的这块地域。另外根据战前的军事情报,这块地域活跃着一支中国骑兵师。其师部设在里海北岸的阿蒂拉乌。

布琼妮坐镇阿克托别,随即分兵两万向最西部的城市乌拉尔攻击前进。随后派遣5万骑兵直扑阿蒂拉乌。并且形成合围之势,聚歼中国骑兵师。区区一万人马,在他眼里根本没有当回事,他所要担心的是,中国的骑兵师是否早已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