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章祸起萧墙(1 / 2)

 南洋这块梦里萦绕的土地,在千苍百孔中再一次迎来了真正的主人。**经过战火的摧残,加里曼丹岛斯里巴加湾城,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房倒屋塌的景象,凄凉的杂草在废墟的角落里顽强的生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重新回到家园的人们,每个人看到这番景象,一股酸楚的感觉笼罩人们的心头,不少妇女难过的开始抽泣。

百废待兴,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南洋共和国的脑脑,此刻面对着成为一片废墟的斯里巴加湾市和昔日残墙断壁的政府所在地也是一脸无奈。去新加坡和英国相谈判,圆满返回来的总理李光耀先打破沉默道:“摆在我们南洋政府面前的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南洋共和国的生产、生活持序,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我建议,共和国府立即迁往哥达巴鲁港,迅速展开工作。、”总统武泰民若有所思的沉默着。

总理李光耀补充道:“选择马来半岛的哥达巴鲁港,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利用马来半岛的、比较健全的工业基础和成熟的海上贸易快速的展经济,二是充分利用马来半岛的地理位置,同时兼顾加里曼丹岛的有效统治。”三军总司令蒋中正先表示拥护,其他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很快大家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府迁往哥达巴鲁港,并且府起名叫南珠。

南洋政府迁往南珠后,总统武泰民、总理李光耀立即投入繁忙的工作之中。南洋的土地是南洋政府的最大产出。其庞大的种植园是支柱产业,再加上要恢复海上贸易,南洋政府看样子要忙活一段时间。另外,大陆援助南洋政府的一篮子计划也在紧张地进行。

南珠这个昔日荒凉、美丽的海边小渔村,虽然前几年在大移民的浪潮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南洋政府仅仅迁来半年,如今的南珠似乎变得更加繁华起来。放眼望去,南珠港到出都是工地,到处都是沸腾的人群,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些精明的老板和狡猾的商人,岂能放过这种机会,他们像猫闻着腥味一样,疯狂的涌向这里……。

阳光明媚,温暖宜人,碧蓝的海水格外赏心悦目、显得十分迷人。远远望去海面上停泊了几艘大型货轮,随着一声刺耳的汽笛声,其中一艘货轮,缓缓地驶向刚刚腾出位置的码头。眼下码头正在扩建,从大陆来的货轮,在海面上排起了长队,大宗物资在不断的向南珠港倾泻,眼下你不知道这座港口城市的胃口有多大。

刚刚被任命的空军司令员陈家明,身着中将制服,有些兴奋的站在码头上,而那双眼睛全神贯注的盯着巨大的起重臂。只见一架架银灰色的战斗机、轰炸机,从货舱里被吊出来,机身上反射的光芒,显得格外醒目。此时陈家明内心十分震惊,暗暗想道:短短几年光景,大陆的飞机制造业,竟然展到如此地步,竟然生产出如此恐怖的战斗机、轰炸机。

有些迷惑的陈家明,用手轻轻抚摸全金属的机身,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如此强大的利器在手,南洋这块土地将没有任何对手,陈家明彷佛陶醉了。

其他人都在紧张有序的忙碌,而一身轻松的蒋总司令,悠闲地疗养了半年,每天浏览中日之间的战况,渐渐变得不安分起来。颇有政治野心和抱负的蒋中正,认为这大好时机不利用起来,简直就是无能的表现。坦率说蒋中正的政治眼光看得很准,眼下英军撤走以后,而世界列强各国又被中国这条大鳄所吸引,没有人在关心南洋的事情,真是机会难得。

况且,随着争地位的提高和地位的牢固,蒋中正不免有些想入非非。他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盘。目前南洋共和国完全受控于大陆,这一点蒋中正看的非常清楚。眼下中国正在战争,在政治上根本无暇顾及南洋。为自己进一步捞取政治资本的同时,蒋中正决定扩张领土,以其建立强大的实力,将来好和大陆抗衡。

因此蒋中正经过仔细筹划,先获得了老丈人李光耀的默许,把眼光瞄向了加里曼丹岛的东部、隔海相望的那片肥沃的土地,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蒋中正的疯狂之举,无意之间点燃了另一场大战的导火索。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在南珠港三军总司令部里,被紧急找来的唐彪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蒋中正坐在沙上沉思,彷佛唐彪根本不存在。南洋战事结束后,唐彪在团长的任上,突然擢升师长,连升两级。心照不宣的唐彪,完全能猜出是蒋总司令的提携,感激涕零的他立即派人给蒋中正送去50根金条,蒋中正照单全收,真正把唐彪纳入心腹。这次实行绝密的计划,蒋中正自然想到了唐彪,因该说非他莫属,干偷鸡摸狗的勾当,唐彪绝对轻车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