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南洋之战3(1 / 2)

 英国政府惊闻南洋的战况,大吃一惊。举国上下混乱不堪,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谴责政府的软弱无能。英国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并且表了许多英国人在南洋惨遭迫害的假新闻。英国众参两院立即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扩大南洋战争的规模,英国人要下决心把新生的南洋共和国,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但表面上还要把自己粉饰一番,借以标榜自己是文明世界的主人。即所谓的为维护世界的文明持序而战

英国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展开新一轮的外交斡旋。美国先表态,他的主流媒体把南洋共和国定性为非法组织,并且在道义上站在英国一边,提供必要的物质援助。而法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鉴于南洋的利益,决定联合出兵。

法国人承若提供1万陆军,5艘战舰。荷兰人动用苏门答腊岛属地的5艘战舰、5千驻军,西班牙答应提供2艘战舰,3千陆军。葡萄牙答应提供2艘战舰、1千陆军。美国答应提供菲律宾港口供其使用。而英国又在本土组建了30艘战舰、10万陆军。

5国联军号称欧洲联军,他们浩浩荡荡横渡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南太平洋,然后到达澳大利亚,其目的主要是攻打加里曼丹岛。而英国第一波出的60艘战舰,此时已经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了印度。从印度率先增援的7艘战舰、2万陆军,也快到达马来半岛,也许他们以经望见了马来半岛的海岸线。

在加里曼丹岛斯里巴加湾市南洋共和国临时总统府,气氛似乎有些压抑,半个月时间过去了,南洋共和国建国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政治上的孤立使他们陷入一种低迷状态之中。随然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来自精神上的压力让他们品尝了孤家寡人的滋味。

此刻信心不足的新任总理李光耀道:“现在欧美各国都在反对我们,美国标榜自己是民主国家,其实又有什么用,关键时刻自然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我算把它看透了。现在以英国人为组成了欧洲联军,看样子我们以后的处境更加困难了。”

武泰民总统道:“虽然大陆曾反复告诫我们,南洋建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思想还是准备不足。正想卢总理说过的那样,南洋建国必须要经过一场艰苦的、甚至长期的军事斗争。因为南洋建国彻底损害了欧美列强的利益,一旦我们成功,各个殖民地就会掀起一场独立的浪潮,这是欧美列强最不能忍受的,因此我们要树立长期作战的准备。另外大陆今后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支援我们。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好在经过几年的展,我们在加里曼丹岛上,有了初步的工业基础,有了打一场持久作战的准备。我看下一步要把这种思想讲给每一个人听,树立坚定的信心,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此刻最有信心的要数蒋中正,因为他对大陆在南洋布置的作战计划,了解的非常详细。南洋作为大陆一枚重要的棋子,其目的就是把水搅浑,打乱原有的世界持序,把欧美列强拖进这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而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假以时日,欧美列强在战争的泥潭会越陷越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会爆出来,鉴于各国之间的利益,四分五裂是早晚的事情,这主要取决于列强各国内的民众对战争的承受能力。

况且欧洲各国经过第一次大战的重创,刚刚恢复过来的经济,又将陷入混乱之中。因此以英国为的各国,其想法是速战速决,一次性投入大量部队。一旦遭到重创,其失败的情绪如果蔓延下去,英国必然会崩溃,以英国为的自由世界必将重新洗牌。

此刻信心满满的蒋中正道:“欧洲联军看似强大,但是远涉重洋,其后勤给养将难以重负。如果战争持续几年,英国必然支撑不起。大陆给我们的作战方针是,要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是最正确的选择。趁着欧洲联军没到,我看应该下决心吃掉马辰港的英军,若等欧洲联军到达,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李光耀道:“自古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马辰港是3万英军,如果攻占马辰港,我军必将遭受重大损失,这对以后的作战是否有利?”蒋中正道:“现在情况生了变化,大陆决定支援我们100架轰炸机、50架战斗机、50架运输机,并且携带全部的飞行员和大量作战物资。根据大陆传来的情报。这两天就会到港。因此我们整体的作战计划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鉴于欧洲组建了联军,以后我东部、南部沿海将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我们决定在库布机场再增加15架轰炸机,对防守在马辰港的英军实行立体打击,尽快的消灭盘踞在马辰港的英军。另外在坤甸港要抢修一个野战机场,起到封锁马来半岛到加里曼丹岛这片海域的作用,如果两位没有其它异议,我即刻通知前线部队,明天凌晨对马辰港动全线进攻。”总统武泰民和李光耀对望了一眼,默默的点点了头。

次日凌晨,我库布前线机场响起一片轰鸣声。轰炸机联队长陈家明率先跨进驾驶舱,地勤人员使劲的掀动螺旋桨,动机开始鸣响。陈家明对着下面挥了挥手,接着推动手把,轰炸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飞机全部飞上天空,然后在机场上空编队向着南方的天际飞去。

我防守在马辰港外围的进攻部队,悄悄地进入前沿阵地。而我军两个炮兵团也做好了临战准备。黑越越的炮口斜指敌方,炮手们纷纷抱起炮弹时刻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