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日新月异(1 / 2)

 民国大地的变化,在北方开始显现。网友上传,特此申明()以山西为例表现得尤为突出,山西的乡野山村已悄悄出现集约化生产的雏形。

在太原北部约五、六十里地一个叫静乐的小镇。小镇里有一家当地数一数二的地主――吴老太爷。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家务农,老二有出息,留洋回来后在省城做事。他常常把小儿子挂在嘴边,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吴老太爷是这个小镇顶尖的富户,有500多亩土地。其住的房子在这小镇更是独树一帜。吴老太爷的“豪宅”,位于镇子南侧,坐北朝南,带有明显的山西建筑风格。此房四合院布置,中轴线有街门、仪门和正房。正房的东南角有一座吉星楼一栋,左右各有东西厢房三间。

此刻我们的吴老太爷坐在正房的敞厅里生着闷气,坐在一旁的大儿子也一筹莫展,满脸愁容。令吴老太爷弄不明白的是,从民国二年开始这个小镇从事种地的农户,陆续的、莫名其妙的搬走了,留下的大都是有土地的农户和镇子里为数不多的商户。后来吴老太爷听说,镇子里的佃户去了北方。吴老太爷迷糊了。走西口多少年了,没听说有几个财的,而且还是被逼无奈才走上那条道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走。

后来他听说,内蒙那个地方有不少庄园,吃香的喝辣的,并且去了就有房子住,待遇可好了。再后来他听说,去北边的人进工厂当工人日子过得更滋润。最后还是小儿子回来告诉他,使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一是政府组织向北面移民,二是北面进行大开需要大量的工人。

起初吴老太爷不以为然,佃户没了我就雇工,这样撑了两年。哪成想今年耕种季节,竟然没有一个雇工前来找活干。常言道季节不等人。他让大儿子出去情雇工,可是哪里想到,今年情雇工的价钱整整翻了一倍。大儿子自己不敢做主,只好自己跑了回来。

这不爷俩正为这事犯愁呢。吴老太爷絮絮叨叨,说这庄稼都没人种了吃什么喝什么,还说人都势利眼,好好的庄家不种跑去当什么工人。大儿子是一个没注意的人,此刻哭丧着脸道:“爹,这时令说过就过去了,你快拿个主意呀。”吴老太爷生气道:“不成器的东西,你是猪脑子哇,价钱贵你就不情雇工了,你打算让地荒了。”大儿子心里嘟囔道,我能做了主麻,一边起身往外走,前脚刚跨出门槛后面又传来老爹的声音:“顺便把你兄弟找回来。”

几天以后,一辆敞篷汽车驶进乐静小镇停在吴宅门前。从车上下来下来俩人,其中一人正是吴老太爷的小儿子吴立德,在太原政府做事。另一人看着装打扮像是一个商人。

吴老太爷听到汽车声早早在门前迎接,吴立德一下车就说道:“爹,今年又碰到烦心事了吧。”吴老太爷郁闷道:“瞧你小子没心没肺的,这若大的家业还不是为你们置办的。家里的事你是一点不操心。”吴立德笑着道:“爹,这种境况在山西不止咱们一家,年初太原的铁路通车以后,往北面移民的更多了,因此很多地都将面临荒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提出组建农垦公司,我就是为这个事专程回来的。”

吴老太爷诧异问道:“农垦公司这是什么东西?”吴立德笑道:“爹,我一时跟你说不清楚。我给你介绍一位客人。”接着他指着陌生人说道:“爹,这位是山西商会会长孟世达,他旗下有一家大型农垦公司。”随后双方进行了礼节性的问候。

进屋坐定后,吴老太爷诧异问道:“孟先生这农垦公司是怎么回事?”孟世达笑道:“吴老太爷,这农垦公司吗就像你的佃户一样,承保你的土地。采用大规模统一耕种的模式。如果我吴老太爷愿意,我们农垦公司承包你的土地。为了保证你的利益。我们按每亩地最好年份的收成,你六成我们四成你看如何?”吴老太爷琢么了一会,感觉怎么也是自己占便宜接着又问道:“孟先生不是我矫情,要是遇到天灾怎么办?”

孟世达道:“灾害在所难免,我们正常年份按每亩地最少收成补偿你的损失。”接着孟世达报出了钱数。吴老太爷闻听大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和天上掉馅饼一样么。他仔细观察孟世达的表情,以判断其人所言不虚。吴老太爷心里暗忖,此人是山西商会会长财大气粗,绝不会糊弄自己,况且还有自己儿子掌控,瞧这小子神采奕奕的样子恐怕早就和此人商量好了。关键是大儿子出去情雇工到现在还没回来,看样子这雇工的价钱又要涨了,

吴老太爷想到这便欣然答应先来。孟世达又趁机说道:“我想与吴老太爷签订十年合同,不知意下如何?”吴来太爷一时没了主意,忍不住瞅了小儿一眼,小儿子冲他眨眨眼点点头,吴老太爷没了后顾之忧,最后双方签字画押摆酒庆贺。

第二天,从太原城来了几辆长长的胶马车,车上载着两个黑乎乎的铁家伙。还有带一溜铧梨的铁架子。一群年轻人七手八脚的把铁家伙卸了下来。吴老太爷好奇上前询问,年轻人告知这是拖拉机犁地用的。他压根不相信这个铁家伙还能犁地。

不一会儿拖拉机轰鸣起来,把吴老太爷吓了一跳。田间地头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头一次看见这么新奇的耕种方法,前面的拖拉机犁地,后面的拖拉机播种。吴老太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仅仅三个人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一亩地播种完了,围观的人群也几乎看傻了。吴老太爷叹道,这铁牛太列害了,不知他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