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最长的一天(1 / 2)

 八月中旬,京城一家最大的自行车组装厂挂牌营业,由东北运来的自行车零部件在这里组装,然后在北京最大的兴隆百货商店开始出售。()眼下兴隆百货商店,在京城开了几家分店,并且同时出售自行车,在京城引起了轰动。为此,兴隆百货商店为增加广告效应,组织了好几支自行车队,满大街骑行,顿时在京城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大早卢一鸣携宝珍、宋庆龄等偷偷前往皇宫,眼下溥仪小皇帝住在内城养心殿。一来卢一鸣让两个女人见识一下皇宫的雄伟气势,二来找皇宫主事的瑞康太妃有要事商谈。由于事先通知了内务府,管事的王公大臣、太监早早的在城门迎接。

前两天卢一鸣看到国民政府有关皇宫年用度报表,吓了一跳。皇宫一年花费竟达400万两,这***也太奢侈了。如果直接消减怕引起各方的不满,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在民国大局刚刚稳定的时候。思前想后便心生一计。

内务府听说新任内阁总理前来拜访吓了一跳,不知道能生什么事,慌里慌张准备一番,纷纷聚集在城楼。卢一鸣到达后简单的和他们说了几句话,便在管事太监带领下,向养心殿走去。一路上卢一鸣见宝珍的神色有些慌张,不竟有些好笑,也许是皇宫里的气势震慑住了她,也许是她传统的观念在做崇。而宋庆龄却显得很坦然,只是瞪着好奇的眼晴四处打量,感到新鲜而已。

在养心殿的草坪上,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学骑自行车,这款自行车有一对小小的轱辘,正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骑行。孩子骑在自行车上七扭八歪行走,两个太监一左一右累得满头大汗狼狈的搀扶着。管事的太监停住了脚步,有些忐忑的望着卢一鸣。卢一鸣知道了眼前的孩子就是小皇帝溥仪。

卢一鸣对宝珍、宋庆龄说道:“这位就是咱们小皇帝。”庆铃道:“不就是一个孩子吗。”宝珍也说道:“原来小皇帝是这个样子,真没想到。”此刻两个太监已经累得东倒西歪,而小皇帝还在不依不饶,见此情景,卢一鸣无奈的摇摇头。

“这个小皇帝真霸道,”庆铃气不公的说道。“可不是吗,这个孩子太不懂事了。”宝珍也跟着附和。卢一鸣说道:“在我们眼里不正常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已经习以为常了,这还不算最严重的,随便处死太监是常有的事,他们的性命连畜生都不如。”随行的内务府大臣脸红一块白一块,忙跑上前去附在溥仪耳边陈述。可是小皇帝依然我行我素。

溥仪是载沣的亲生儿子,也是光绪皇帝的亲侄子。当初慈禧临终之前,把载沣扶为摄政王,由于光绪皇帝无子,便把载沣的儿子年仅三岁的溥仪扶上宣统皇帝的宝座,妄图利用他们父子连心,好延续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历史的车轮岂能被阻挡,无情的现实早早注定了溥仪末代皇帝的命运。

此刻,瑞康太妃等闻讯,从养心殿里匆匆走出来,别说溥仪一见着太妃,忙跑到太妃身后规矩起来,看样子他也有怕的人。双方见礼,然后进养心殿就坐。瑞康太妃见卢一鸣带着女眷来心里安定不少,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礼节性的话语进行完,卢一鸣单刀直入道:“太妃,眼下民国初定,百废待兴,黎民百姓大都还吃不饱饭的情况下,皇宫用度每年竟达到400万两白银,是否太奢侈了。实不相瞒,民间以是怨声四起,为了保证皇宫的安全和稳定,我认为应该消减皇宫的费用,以平息民间的不满情绪,这方面瑞康太妃应该起表率作用。”

瑞康太妃为难的望了望四周,见没有一个人应声,只好小声说道:“总理阁下,你认为消减多少为宜?”卢一鸣道:“我看100万两足够。同时,宫廷应该裁减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裁减人员由内务府经办,政府不便插手。不过太妃放心,减下来的人员由政府负责安置。另外,宫廷消减费用,最好由太妃自己提出来,这样便能堵住别人的嘴,效果更好。”瑞康太妃望望四周没有一个帮腔的,无奈只好同意。

最后卢一鸣说道,考虑到小皇帝以到读书年龄,由政府出面聘请教师,全方位施教。并说溥仪必须掌握现代知识,方能在其位置上挥更大作用。瑞康太妃考虑再三只好应允。

太阳升起一竿子高了,卢一鸣回到总理府,便马不停蹄的和营口来的郝运来商谈,就组建中国远洋船运公司进行了细致的安排。目的很明确,就是以原来卢一鸣旗下营口船运公司为班底,组建中国远洋船运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由郝运来担任,总部设在天津港。眼下货轮主要是租赁形式,把近海船运先大范围搞起来,然后再逐步拓展远洋船运。

接下来卢一鸣召见鞍山钢铁厂来的人,就整改武汉钢铁厂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筹划,并列出时间表,要求到明年五月份,不仅要扭亏为盈,还要练出尚佳的钢材。而后,卢一鸣又召见新组建的兵器局局长方子谦,要他组织人手,全面改造武汉兵工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上马07式步枪。并且明文规定,武汉生产的07式步枪全部出口。

中午的工作餐上,孙中山兴匆匆的跑了来,一到场便坐在卢一鸣身旁兴高采烈说道:“我的大总理,庆铃已经和我说了,你小子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呀。乖乖300万两,你准备把这笔钱干什么用?”三个月相处,他几乎和卢一鸣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对卢一鸣的人品、才干越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