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风云突变(1 / 2)

 老袁连续服用了一个月的补药,身体彷佛好多了,对药丸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精神饱满的他,对卢一鸣越信任,大事小情几乎都找他商量,这无形中却冷落了杨度。毕竟卢一鸣出了很多馊点子,在执行过程中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使他度过了不少危机。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不是党政要员,对自己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针对性非常强的是把总统制改成内阁制。对老袁有一定的制约,他心情很不爽,便有意改动,他要施行强有力的统治,但又怕引起政局不稳引起骚乱。由于身边两员忠心耿耿的大将的离去,再加上卧榻边有个强邻在时时刻刻窥视自己,试图采用军事高压的手段,已经很不适宜,老袁不得不有所顾忌而变得小心翼翼。

这天,老袁单独把卢一鸣找来商议。眼下老袁有些话可以明着对卢一鸣说,但对杨度、段祺瑞等心腹大员只能采用意会不可言传的招数。另外一点他格外重视卢一鸣三年过渡期的提法,但是三年时间毕竟太长了,他确实有点等不起。

一见面老袁就开门见山问道:“卢老弟,眼下我这个大总统当的憋屈呀,国会那帮大佬张口闭口就是约法处处和我作对,我这个总统几乎成了摆设,而这个临时约法必须改一改,变成一部对我有利的正式法律条文,你以为如何?”

卢一鸣像装思考心里却骂道,真是狗改不了吃屎无可救药道:“大总统,我也认为临时约法应该改一改,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大一统的社会制度,采用中央集权制。忽然施行什么美国式民主纯属扯淡。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吗?但是我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应当有个循循渐进的过程,不妨先在舆论上造造声势,然后拿出一个具体章程,让国会那帮大佬去讨论,待时机成熟以后,一蹴而就自然水到渠成。”卢一鸣就是画个饼让老袁充饥。

老袁满意的点点头又说道:“卢老弟,你认为准备时间需要多长时间?”卢一鸣想想道:“我想怎么也得两三个月时间,大总统不妨准备的更充分一些,方方面面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先要有七、八成的把握方可实施。”卢一鸣暗道,到了八月份以后,你老袁恐怕没有时间考虑这件事情了。老袁显得若有所思,陷入沉默中。

卢一鸣的伎俩很快被老袁采纳,舆论适时起了攻势,什么人民滥用民主制度与现实不符,什么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不能完全照搬,什么中国的国情如何如何?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不足以担当大任,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过渡时期等等不一而终。你还别说,老袁的舆论造势很有政治水准。

与此同时,国会也展开了新一轮的大辩论,就临时约法的章程是否与现实相符,开始了唇枪舌战,整天无所事事的大佬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令人称奇的是,老袁的政治主张竟然获得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

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在京城卢一鸣的居所,伟峰正在做汇报:“老大,青岛德军军事情况及布防已基本调查清楚。大致情况如下:德军在青岛的总兵力有一万多人。青岛要塞陆上有两道防线,第一道距市中心6公里,有5个炮台,炮台周围是壕沟布满铁丝网,而它的前面有一条近7公里长,2到4米深、10米宽的壕沟,壕沟里布满10排铁丝网。”

伟峰喘口气继续说道:“德军的第二道防线是炮兵射阵地,正面陆上有近100门火炮。120挺机枪。而海上有8个炮台,有23门150毫米到280毫米的火炮,射程达13.5公里,陆上守卫兵力接近5000人。而青岛港目前停泊着4艘大型德国战舰及一些小型舰艇,屡属德国远东分舰队指挥,其人员数量不详。”

伟峰接着补充道:“老大,有关山东龙口、崂山等岸边及外海的情况,已基本摸清,并分别绘制了精确的地图,开始投入使用。”

卢一鸣心里有数了,在正面战场上凭德军强大的火力,再加上纵深配备的完整的防御工事,日军若想在正面突破,简直比登天还难,难怪他要在龙口崂山实施登陆采用包围作战了。

其实卢一鸣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最大限度的阻止日军在青岛登陆,同时暗中助德军进行有效的抵抗,即使不能成功也要让日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与此同时,自己在国府这边还要有目的的推波助澜,若能有效的遏制日本人的企图那是再好不过了。另外,朝鲜的大范围破坏活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说心里话没有十分把握。这要取决于破坏的程度、规模以及日本内阁所采用的对策和态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绝不会和中国爆一场全面战争,因为他还不具备那样的实力。

萨拉热窝一声枪响,终于点燃了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极端分子刺杀一事,立即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的眼球纷纷聚焦在欧洲南部一个小小的城市里,然而他背后的玄机却产生了震撼世界的效果。欧洲的两大阵营――同盟国和协约国立即吹响了战争的号角,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究其原因,深层的剖析一下,不难看出这场大战所爆的必然结果。由于,各列强之间急速扩张的资本,强大的生产力使商品、产能过剩急需它国市场,再加上对原料产地的争夺以及不断扩张的野心,使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扩大。大战也就在所难免。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无疑是给人以口实的催化剂,一根被点燃的导火索而已。

湛蓝的海水碧波荡漾,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在浪花的拍打下,出有节凑的响声。

八月份,在青岛崂山仰口外滩大关岛上,高铁成率领部分队员正在训练。眼下这群特种精英,经过近一年的严酷训练,以基本适合海上生活,他们每个人都晒得黝黑铮亮,相熟的人冷眼一看几乎认不出原来的摸样。

此刻,高铁成站在岛东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正拿着望远镜向大海深处?望,不知他在看什么,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也许被海天一色的美景所吸引,有些忘乎所以。正在这时,一名属下从远处急匆匆跑过来,把一纸电令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