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工业食粮(1 / 2)

 在哈期间,契尔年科请求卢一鸣帮忙收购皮货,说无法面对别人的羞辱和讥笑,并且信誓旦旦保证,这次回国处理完善后事宜后,携老婆、孩子回来定居在哈尔滨。卢一鸣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随后捎信安排姐夫李守财,在宁古塔收购上等皮货。然后要求契尔年科回国后分别购买一台小型炼钢炉和炼铁炉以及相关设备,购买一座2吨蒸汽锅炉和一套制轨设备,雇用一名炼钢工程师,一旦在国内购买成功,会立即把银两存入哈尔滨俄国银行,契尔年科满口答应又可以拿佣金了。

二弟春波是两天前回到卢家大院,这次弟兄们累得够呛,苦战两个多月,终于打通石山到海林的马路。弟兄们久别重逢,自然一番亲热。

安顿完契尔年科,卢一鸣接着拜见祖父、祖母,大伯,大哥。大伯高兴的告诉卢一鸣,今年五百多亩水稻,获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收成,平均亩产400余斤、近20万斤大米,1000亩大田作物,打了30万斤杂粮,老祖母闻听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卢一鸣吩咐一粒粮食也不许买,接着安排往沙河镇送1万斤大米,往哈尔滨送5万斤大米。

回到屋里,夜已经很深,宝珍坐在昏暗的油灯下静静的等他。宝珍身子开始沉重行动不便,所以下午没有出来迎接到家的卢一鸣。一丝歉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猛地上前搂住宝珍狠狠的亲了两口,宝珍的脸腾地红了。

第二天早晨,卢一鸣早操回来见姐姐在屋里忙乎,有些过意不去。姐姐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伺候宝珍的饮食起居,谁也信不过。

吃完早饭,卢一鸣与契尔年科、李守财,前往宁古塔查验皮货,李守财一路走一路介绍皮货,在卢一鸣的翻译下,契尔年科听得津津有味,还时常插上一两句嘴。别说李守财虽然木纳,但谈起生意经来却头头是道,一套一套的。虎皮、狐皮、狼皮、熊皮,竟然还有库页岛产的水貂皮,这可是最名贵的皮货。契尔年科瞅的眼都绿了,二人顺利成交,就连外行的卢一鸣也看出门到,绝对是上等货,姐夫的确是个行家里手。忽然一个新的想法在脑袋里蹦出来,卢一鸣认为,眼下不便说,待时机成熟后在实施,他有十分把握二人能上贼船。契尔年科是个急性子,打包皮货便上路了。

卢一鸣找到老舅爷处,与桂荣商议垦荒事宜,桂荣笑着说:“孙儿,你小子能耐大了,让老丈人亲自出马,获得天大的便宜,老舅爷也不能落后不是,这是绥芬厅出具的官防文牒,宁古塔,绥芬厅管辖区域,只要是无主之地,均可自由垦荒,到时候别少了我的好处就是。”卢一鸣信誓旦旦做出保证,随后爷俩就实施细则、办法等诸多问题制定出完整的计划。

回家后第一个旧历年,过的异常热闹。六爷告知,准备在青云岭再建个马场,卢一鸣拿出地图细查,同意了六爷的请求。这张地图是一张黑省军用地图,是卢一鸣花银子从察里耶夫副官那里购得,极其珍贵。接着卢一鸣手指着地图对小叔卢国兴说:“顺着中东铁路到穆凌河站,沿着穆凌河站东北方向约150里地,有一个地方叫滴道,你在附近选一肥沃之地建庄园,赶在节气前把粮食种上,最少垦荒500亩,如有可能可以开垦水稻田,我会让徐中环在哈购买玻璃,送往穆凌河站供你建玻璃窖,另外,让牛忠率十名队员随你前往担任护卫。”接着吩咐大伯给卢国兴准备人手、工具等所需之物。最后安排大哥卢郑亮去一趟关内,招募钢铁、采矿,建筑铁路等方面的人才,多多益善。

二月末,寒风凛冽,皑皑白雪,铺满山山岭岭,显得分外妖娆。卢一鸣率领大队人马加上大批流民,几十两大马车沿着简易马路浩浩荡荡开进深山老林。站在石山脚下,曾经熟悉的山岭,不由得感慨万千,激动不已。此山名叫老石山,山上树木稀少,矮小,杂草丛生,在白雪覆盖下随风摇曳。老石山矿藏属于贫铁矿,埋藏浅、便于开采,虽然储量不大,但是对于卢一鸣足够了。他的想法很简单,利用林海铁矿,培养和储存人才以便展壮大,为以后的大展奠定基础。

这个年代钢铁行业还没有选矿一说,就是把富集矿石遴选出来,再进行冶炼。看似简单,实际上满不是那么回事,对于贫铁矿这个时代基本上不进行大规模冶炼,由于成本过高,大都不屑一顾、弃之不用。选矿是在富矿被逐渐开采完后一种无奈举动,没想到小小的选矿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推动了钢铁工业的迅猛展。这应该是几十年以后的方法,卢一鸣让它提前问世了。

旧历年前后一直呆在宁古塔花炮作坊,由于爆炸威力不理想,作坊老板很苦恼。卢一鸣便隔三差五往花炮作坊跑,经过一番查找终于现问题,主要是粗制滥造所致,一是数量不准确,配比不合理,二是提纯不够,用料不精致,三是劳作现场混乱,分工不清。真对此情况卢一鸣亲自参加管理,不到一个月花炮作坊大变。卢一鸣得到了理想的炸药,感动的老板恨不得给他跪下,甚至花炮作坊的花炮制作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增加了好几种花炮品种。临别卢一鸣把写满各种数据、产地,采用什么办法获得以及制作方法的秘方交给老板,要求老板试制子弹药,并且说此事不着急,慢慢试制。忘了交代,花炮老板名叫吴德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