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春雨骤停。
这一日,是钦天监选定的黄道吉日。
在汉人看来,动刀兵的国家生死大事,非用大礼不可。
于是,礼部早有准备。首先得祭祀太庙,土地庙。三军集结之后,派一小队前去太庙祭祀完了之后,再祭祀土地庙,祭祀品用的是牛羊牲畜。而后,准备祭旗。
后世有一个词叫做打牙祭,其实也是源于祭旗仪式而来。
大顺此时的军前大旗叫牙旗,东汉时,张衡便在东京赋中吟咏道:戈矛若林,牙旗缤纷。兵书上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在礼部的大顺礼有记载: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牙,即祭祀牙旗,太祖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牙。只用羊和猪祭祀称少牢。祭祀完之后,士卒分食牲肉,故称牙祭或打牙祭。
当然,在祭祀前,还有一个仪式,叫做将官誓词。
此次统领全军的主帅,是种诊。种诊是种谔种老经略相公的二兄,兵部尚书种诂的二弟,也是名将。只是在其兄种诂和其弟种谔的光芒下,并不显眼而已。但种诊为人稳重,喜欢步步为营,不喜屡出奇谋。用兵善用正兵,因为这个特点,陆承启才放心让他统领三军,共计三十万人马。
打辽国,就要用碾压式的前进办法,出大同府,直捣黄龙,剑指临潢府。临潢府是辽国上京,辽国必定不会再和你迂回兜圈子,只会集结兵马,和你决一死战。
陆承启很有信心,在火器的威力下,碾压契丹骑兵不成问题。但如果分散兵力,沉迷突袭,那就是自寻死路了。这也是为什么不用种谔为帅,而让他做一个领军之将的缘故。种谔虽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作战必胜,但狡诈狂诞而残忍,喜出奇兵,不为陆承启所喜。其实陆承启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但种谔确实只能为将,而不能为帅。
为帅者,统御三军,不能感情用事不假。但太过严苛,难保不会发生士卒哗营。稳妥起见,还是让种诊统御三军为帅才是最稳妥的做法,毕竟种诊是种谔的兄长,能镇服种谔。
其余将领,有王韶卢尘洹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杨怀玉种师道种谊折克忠折克仁折克禧几乎集全了大顺所有名将,只为求一战而胜。
只见种诊一身甲胄,腰挎宝刀,神情严肃,缓缓地走到太庙之前。
而陆承启的龙辇,早就在此等候多时了。
末将种诊,参见陛下
种诊甲胄在身,只能行抱拳军礼。
陆承启下了龙辇,环视了一下他身后的王韶等人,心中异常欣慰:众卿平身
然后陆承启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来到了太庙之前,准备念讨辽檄文,告祭祖宗。
陆承启亲自展开一张圣旨,把一篇慷慨激昂讨辽檄文念完,这些将领都热血沸腾了,就连种谔这个狡诈的将领,也觉得堂堂正正打一仗,胜过偷袭取胜多多。
这篇讨辽檄文是陆承启亲自誊抄的,他念完之后,郑重地把这圣旨合起来,沉声说道:三军统帅种诊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