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归于安乡 见于旧人(1 / 2)

吴客 孙孝文 0 字 2022-10-30

 士燮归服,是孙权、步骘一类的高层密议并考虑日后可能会有的情况。

至于蒋休等在每日公务后,就没有太多紧迫的要求了。甚至“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五日一休,正在今日。

“黄议曹、蒋决曹,告归之乡。”专门负责此事的人遵先时习俗,拿着木刻,在载有二人名字的筒上录记三次。

二人带着从韩综处借来的百人卫队,北去安乡。

“休假三日,往后本月可都在公堂了。”

蒋休骑匹性温的马,调转方向,去后队指挥。在前方的黄柄闻声没有拉停马缰,二人各司其职。

一日一夜,先东后南,由南向北。撇开三老们问候外,多留意这一队人马的,只有先前位尊过的吴鸾。

再见到她时,她已弃戎装,布衣圆屐,包起头发,还系有男女遮羞皆用的“蔽膝”。同其他的年轻妇女拿着几个干净的陶碗。

妇人们瞟一眼马上黄柄的在意神色,知趣拿走吴鸾带的一份,说笑着离开了。

“故太守女,黄柄来此拜访,是为郁林。”

吴鸾弯膝,说道:“去门外商谈吧。”

黄柄下马后向还在马背的蒋休行军礼:“蒋君去南乡寻蒋壹、阵友定二人,我先处理郁林一事。”

“好。”蒋休在路上特意听谈起女子穿圆屐的含义,男子为方,是有圆顺方之义。

二人来到南乡栅门,破碎断裂尽为修缮,几个役夫打着哈欠,就坐卧在其中,聊着家常,如果谈到战事,会以“过去了”掩住一些复杂情绪。

突然听到马鸣声,他们几乎难以忍受的全立起来,一看见门口停下的吴鸾,有人跳出来缓解气氛:“那个妇女……我内人认为很和善。”

“……行了!一群人在这偷听?”有一老汉不知道是见了黄柄的常服,还是觉察不适,起身走向保持距离的二人。发现一个大问题。

栅门不大,自己走在中间,让左妇女、右官吏迎接自己吗!

黄柄先提步出门,老汉一眼不顾地走入乡中。一人起而众随,黄柄表示歉意的目送最后一个人离开。

“我听各乡的三老们都说,士燮已从江东?”吴鸾首提语状。

“是的,刺史以势,交趾愿顺。”

吴鸾有些自嘲似地说:“联山人欲入广信。现在看,士夑四郡尚服,我是太过失势了。”

“是的,山人不服王化,略获民即谋利,不予民生,必难联合。”

吴鸾连忙摇头,回应道:“杨元突等辈不服教化?”

黄柄被噎了一下,看吴鸾其人,难以启齿。对方则并不急于追问,换了一个话题问道:

“汝观杨元突等人,以何观想?”

黄柄正肩背,思有叹:“山重河间,人在其中,风化难矣。其中也有汉人,为强宗骁帅兜售其谋,或自保,或为乱。有杨元突者,难见。”

“嗯,杨元突赖汝教通,便是之前有人代之。”

黄柄这时也不急于作答,守口像唇边生棘,明白接下来的话不能由自己揭开,无论如何对列,如何进行。

吴鸾饶有耐心的等待,面色柔和,绻从这份突然到来的宁静,虽然,这份神容是关不住的。

吴巨深知郁林与苍梧交界,与赖恭斗,同士燮抗,不能再与山民战。但他们不缺奇珍异宝,缺少的是人,是对入山民中急欲正身的人,譬如从荆州逃来的士人。

前世外夷入中原固有成例,周之襄公、晋之献公等,弃仇捐嫌,又能借兵伐敌,此非违大名。物色人选,收留的侍女李鸾恰可假手,不过属吏中的决、议二曹认为“有失汉统”,情势危急,无可顾及,杀之无妨!

黄柄当时劝说杨元突背盟所述“民多从旧,效于吴鸾”一例,若她在场,当场指斥无用,助其矫正,当是无妨的。吴巨多年外放,属吏已多有怨,再允她政在广信,仇隙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