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奏章(2 / 2)

黄巾军的冲杀,加上天空中雷电的助阵,官军的伤亡骤增,北军五校的将士终于抵挡不住,北中郎将卢植只得鸣金收兵,将军马退入营寨中坚守不出,这一日的混战便在黄巾军的胜利下收场。

自打卢植奉召讨贼来到巨鹿后,虽说遏制了冀州黄巾贼攻州拔郡的疯狂局面,且剿杀了万余的黄巾贼,但是两月来连日的恶战亦让大汉王朝的精锐之师“北军五校”蒙受了自建立番号以来从未有过的损失,将士伤亡极为严重,因此这日夜里,卢植于灯下挥笔上书,请求灵帝刘宏派兵增援。卢植奋一通笔疾书之后,便将写完的奏章放入竹制的信筒内,并在信筒的盖子的缝隙处滴上火漆,盖上铭章,交由信使送往京畿洛阳。

而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廖淳,早已经由阳平渡口平安的踏上了黄河的北岸,此时他正在拿着他的斩马剑削第一个信筒上的火漆印,为什么是第一个呢?因为现在廖淳手中有两个信筒了,跟他同船来的那个倒霉的信差在下了船不久便被他们这群黄巾贼送去了见了“中黄太一老祖”了(在笔者的家乡有个词叫做“报喜「死」”,“死”“喜”同音“si”,这信差就可以说是“报死”,如果他不赶着挤上廖淳他们这趟船,那么说不定还能在这乱世中混个寿终正寝),此刻廖淳手中的第二个信筒就是这倒霉的信差的。

廖淳打开了第一个信筒,里面是一份写给皇帝老儿的奏章,上书:“臣幽州太守刘焉启奏:蒙陛下天威庇佑,幽州境内‘浮云’、‘缘城’两股黄巾贼已被臣悉数剿灭,贼酋授首!然先前贼众肆虐乡里,致使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现今路有饿殍而仓禀虚空,流民遍野而难觅片瓦遮身……”

廖淳看了几眼便不想看下去了,这显然是一本邀功请赏的奏章,无非是向皇帝老儿要钱、要粮、要官,但如果这奏章上说得是实情,幽州境内“浮云”、“缘城”两支部曲被镇压,幽州全境被平定可是一个不小的噩耗,廖淳记得自己在打下鄧城的时候,在县衙中见到过一副地图,上面画的幽州在大汉疆土的最东北角,而与之毗邻的便是冀州,也就是现在众人在的这个地方,这大贤良师所在的巨鹿也在冀州,如果幽州被平,那么大贤良师极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境地。

想到这里廖淳不由的惊出一身冷汗来,他观察围在自己身边一起看奏章的人的神情,除了那尖嘴猴腮的卞喜脸上有些不悦的神色外,其余人都跟没事的人一样,廖淳心想,这些人多半跟二娃子何邑一样,是不识字的主,然而不知道也好,省的影响军心,但就不知道这卞喜对目前的状况了解多少?

不过他没有去细想,而是紧接着迫不及待的用斩马剑去削第二个竹信筒的火漆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