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梦回十四 深刻 三(2 / 2)

八十回后虽然当然会有更大量直接的这些文字,但以奇英俊兰的过程和结局来折射整个恶斗应该是主要写法(大白纸注:极赞同!))

““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出三四里远来。”这些数字都是对此类风俗的极实录甚至极详尽的写法,但不会有一个多余的字,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王府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继前面八公、奇英俊兰,这里果然正式出来四王!即至此已经非常明显,这些人正是一个集团的!

即以四王为首、八公为后盾、奇英俊兰为先锋!恐怕正是八十回后此集团的组成!

但这其中真正寓含曹雪芹理想或说实际进程或者甚至说社会、人类实际进程的最完整最完美的组成和步骤的,应该正是之前详述过多次的“奇英俊兰”!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谦和。”正是四王之首,

““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这里的意思恐怕是北静王本是可以不来的,但“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其实虽然是在说以前,但也显然在“暗示”现在他们实际上也是一个集团的!

只是贾家恐怕在这方面除了元妃外,“参与性”相对于其余人等更弱一些或说要弱得太多,

而北静王既然来了,恐怕其余三王也是“跟随而来”,

一个说明了秦可卿此事绝不是让四王来的真正原因,

二个当然也是四王集团借此事的一次“总出现”!

““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这里也是在道此时四王集团的力量其实还是相当强的,其中的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即是北静王的地位和为人之强大,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庚辰眉批:数字道尽声势。壬午春。畸笏老人。】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为见宝玉而铺垫,

““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写北静王为人,

““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正是说明北静王当然本不必来的,

““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贾赦等一旁还礼毕,复身又来谢恩。”这个“世交”二字,也是暗示这个集团性,

““水溶十分谦逊,”对于水溶,曹雪芹毫不吝啬的是这个“谦”字!

在短短的几段文字中,竟然用了三次!即“性情谦和”、“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十分谦逊”,这在曹雪芹的文字中是极其罕见的!

因此,也绝对可见曹雪芹对这类人的态度!以及对与此相反的另一类人的态度!

““因问贾政道:"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庚辰眉批:忙中闲笔,点缀玉兄,方不是正文中之正人。作者良苦。壬午春。畸笏。】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整部红楼梦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以宝玉为线串起来的!

除了作为红楼梦的当然的核心部分的宝玉黛玉之爱情外,

包括这里的北静王,包括八十回后的奇英俊兰甚至忠顺王,都与宝玉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即红楼梦中除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宝玉是当然绝对的主体外,其余都是“借”宝玉来展开和进行几乎所有事情的!

这是在红楼梦中,在曹雪芹内心中绝对已成“定势”的写法!

而宝玉正是历经所有这些事的经过,才最后终于清楚了所有或说所有的本质,而毅然重回“石头”的!

““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蒙侧批:宝玉见北静王,是为后文伏线。】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这里借宝玉之思,更是以“贤”、“才貌双全”、“风流潇洒”、“不以…为缚”,更表明曹雪芹的态度,即以上除“风流潇洒”外,都是代表曹雪芹对这类人的态度的,

而为什么要有“风流潇洒”,除了与宝玉相知外,恐怕也在为后文北静王有可能会向林黛玉提亲而埋下小小伏笔,虽然这个插曲不重要,但实录就会有这些,

即之前所说过的,宝玉与北静王的几次长谈中,以两人性情中人,定会提到林黛玉,而宝玉恐怕也没必要向北静王表明林黛玉是自己心上人,因此,北静王对林黛玉的印象会相当深刻,

而且宝玉曾说的北静王一个宠妾逝去,这会是一个相当明显的线索!

更重要更明显的证据是之前所说的南安王妃曾经“特意”将众姐妹叫出,还“更特意”地将黛玉仔细观看,原文如下:““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因又松了他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这“也着实细看,极夸”已经相当说明问题,而相关详述请参见前文,

而正如之前所详述,南安王妃恐怕正是应北静王“请求”,才来如此“仔细探视”黛玉的!

而之后北静王向贾府提亲也恐怕就顺理成章了!

而提亲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正是八十回后的内容,也可参见前文详述,

““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日反来叫他,自是喜欢。一面走,一面早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才。不知近看时又是怎样,且听下回分解。”当然是一见倾心,(外人注:一见倾心,呵呵(大白纸注:…爱不会消失))

““【庚辰:此回将大家丧事详细剔尽,如见其气概,如闻其声音,丝毫不错,作者不负大家后裔。】”这是只见表面,

““【写秦死之盛,贾珍之奢,实是却写得一个凤姐。】”这时有点意思,

““【蒙:大抵事之不理,法之不行,多因偏于爱恶,幽柔不断。请看凤姐无私,犹能整齐丧事。况丈夫辈受职于庙堂之上,倘能奉公守法,一毫不苟,承上率下,何安不行?】”这个确实更有点意思,但仍然太虚,而且与本回的主要意思几乎不沾边,且先到这。”

“深刻,刻得蛮深的。”小戒呵呵道。

“当然,从前十几回一直刻到八十回后。”小猴笑道。

“一步一步而成。”老沙道。

“善哉善哉,”小唐道,“立竿见影,此为见影立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