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胆战 第496章 红楼113 最重点 三(2 / 2)

““由是一而二、二而三,追思起来,想到《庄子》上的话,虚无缥缈,人生在世,难免风流云散,不觉的大哭起来。”宝玉之后是会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明白,直到最后什么都清楚了!而应该不会这里还在想什么庄子,就算这里原文有这些文字,但肯定还会“佐以”更“直白”更清醒或说更“反抗”的语句,

这里不是宝玉想到庄子,恐怕是作者想到庄子,而且恐怕也不是宝玉大哭,而是作者看了原文后忍不住大哭起来!

““袭人等又道是他的疯病发作,百般的温柔解劝。宝钗初时不知何故,也用话箴规。”这两个人“模式”、“程式”化了吗?显然是“作者”如果要隐匿原文的话,简直不知该怎么写,于是,这里索性来个脸谱式的描写!以凑字数,

““怎奈宝玉抑郁不解,又觉精神恍惚。宝钗想不出道理,再三打听,方知妙玉被劫,不知去向,也是伤感。”这里的“再三打听”也是莫名其妙之语,因为到哪里去打听,直接问宝玉不更好?而妙玉被劫,宝钗“也是伤感”,也是与宝钗之前对金钏、尤三姐、柳湘莲的态度迥然相反的!

““只为宝玉愁烦,便用正言解释,”好个“正言”!让人全身产生僵硬感!

““因提起:“兰儿自送殡回来,虽不上学,闻得日夜攻苦。他是老太太的重孙。老太太素来望你成*人,老爷为你日夜焦心,你为闲情痴意遭塌自己,我们守着你如何是个结果?””这话看起来不太可能,因为已经大不象前八十回的宝钗儿,但却真的极可能是宝钗所说!

即之前说过,宝钗在成为宝二奶奶后,身份大变,为人处事恐怕也会来个“大变”!这才是宝钗!

而前八十回宝钗说这经“经济政治”的话是为了拉近和宝玉的距离,没想到反而疏远了,很是“失策”,于是,之后再也没提过,而这里,自己不但已经是宝二奶奶,更是贾府未来的实际掌权者,于是,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便是现在宝钗儿的模样了!

““说得宝玉无言可答,”因为宝钗儿那番话中最强调的一点就是宝玉“不孝”!而且,宝玉也的确认为自己这样确实是“不孝”,因此,宝玉才无言可答,

““过了一回,才说道:“我那管人家的闲事?只可叹咱们家的运气衰颓。”宝钗道:“可又来。老爷太太原为是要你成*人,接续祖宗遗绪,你只是执迷不悟,如何是好?””宝钗这话更是“严重”,宝钗对宝玉尚且如此,对其他任何人恐怕更是“当机立断”!甚至恐怕包括未来和王夫人决裂之时!才见宝钗儿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本事和本质!

““宝玉听来,话不投机,便靠在桌上睡去。”这几乎也是宝玉唯一能做的,因为这个时候,可没有黛玉能去找了!(外人注:…此句甚悲…)

““宝钗也不理他,叫麝月等伺候着,自己都去睡了。”这便是宝钗儿的“狠心”,嫁与宝玉,几乎根本不是什么“爱宝玉”,更不是要与宝玉什么厮守一生,白头到老,而只是想借此借贾府所谓“好风送我上青云”!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红楼曲中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其中“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即薛宝钗对于宝玉来说其实只是一团“空”,不但如“山中高士”那般遥不可及,更是如“晶莹雪”这般冷不可触!

所谓的“齐眉举案”是指宝钗遵守对夫君之妇道,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并非发自内心,否则就绝不会有前面的“空”、“山中高士”、“晶莹雪”等字眼!

而“到底意难平”也是比较含蓄地说明宝玉和宝钗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爱情,不但是宝玉对宝钗没有,宝钗对宝玉也没有!

而这里宝钗之“正言”很显然是在为宝玉之后科考做“铺垫”,

即恐怕宝玉在宝钗如此“教诲”如此“环境”下只能去科考,但一旦他内心已经知道所有事的来龙去脉后,科考之日当然也就是他离家之日!

因此,重点最重点仍然是宝玉弄清所有事的内幕的整个过程!

且先到这。”

“重点果然重,最重点果然最重!”小戒道。

“有了重点以及最重点,当无往而不利。”小猴笑道。

“至少能集中精力。”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我佛曰,笑口常开。”

小戒愣了半天,暗道:“佛曰过这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