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平静的生活(一)(1 / 2)

 可能是过度悲伤动了胎气,莫志刚走后不久,张媛早产下一个女婴,这孩子只有四斤多,两口子给她起名叫春花。在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物资条件下,这孩子应该很难存活,可她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张媛和李青山结婚之前,在李二婶的陪同下,去了一趟李青山的家。这个家确实令张媛震撼的:一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看起来摇摇欲坠,仿佛力气大的汉子用手一推就能倒塌似的。屋里墙面是烟熏过的黄泥墙,墙角下堆着几床补丁打补丁的破棉被。青山的几个弟弟妹妹衣衫褴褛地坐在炕的一角。天已渐凉了,窗户纸还到处透着风。。。。。。

李青山的父母见儿子领着对象过来了,老两口便依旧重复着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语:

“家里只有青山是挣现钱的,他是老大,哦他是老大,他结婚后一定还要养家,还要养家!粮食吃菜不用他管,但每年要给我们一年的吃盐的钱,一年的做衣服的钱。。。。。。”

此刻,张媛更加理解了家徒四壁的含义,也理解了李青山讨不到媳妇的苦衷。她非但没有选择离开李青山,反而坚定了和他一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张媛认为,在这样困苦环境下走出来的人,一定是个无比坚强的人!

果如张媛所料,李青山非常能吃苦。他感谢张媛不嫌弃他的家贫,他拼命工作,尽自己所能不叫张媛受委屈。单位的房子分下来了,他立马上山砍来树枝把小院围了起来,他还自己动手打了炕桌板凳等简单家庭用具,家务活他也主动替张媛分担。

李青山是知足的。结婚使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脱下的衣服有人给洗干净,回家就有热乎饭吃了。妻子张媛还很会精打细算过日子,也很孝敬老人,志刚父母的的赡养费都是张媛主动给,不用李青山操心。

这期间,张媛还学会了给小孩做衣服做鞋,这样可以省下买衣服买鞋的钱。她还养了几只母鸡,这样就可以省下买鸡蛋的钱。他们还将小院的一部分种些时令蔬菜,又可以省下一部分买菜的钱。她有她的打算,自从到青山家看到青山家的陈年破旧的茅草房起,她就想一定要想办法把房子翻盖一下,那样的房子怎么还可以住人啊?太危险了!她要将青山的工资省出一些,好尽快地帮助老人把房子建好。

张媛把自己的想法和李青山说了,李青山很受感动,他更加勤奋地努力工作了。他也很有毅力,扫盲班学习一直坚持,进步也很大,能大致袢泮磕磕地读报了。一九五七年她和张媛第二个孩子女儿夏花降生时,他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不久,又被单位选送到本钢党校脱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