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梦一场(190)(1 / 2)

 艾利希说:“阁下,我始终认为能否赢得一场全面战争的胜利并不完全取决于某个人的能力,而是要依托于完整的作战体系,目前虽说部分将领的解职会对部队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这种影响还不至于让军队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且接替这批将领的人也大都来自于同一支部队,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来进行熟悉和适应,同时,接受调查的人基本上都是依靠古根海姆才爬上了今天的位置,根本谈不上有多高的指挥能力,而新提拔上来的将领们可就不一样了,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还深受所部官兵的拥戴,更关键的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压制,如今好不容易迎来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我相信他们绝不会令人失望。”</p>

克劳斯还想继续追问下去,但是克希兰德却抢先道:“好吧,看来这也是元首的意思,那么我们一定会全力执行命令。”</p>

“谢谢您的理解,不过您也不必急着返回远东驻地,等到战事打响后再走也不迟。”艾利希说。</p>

克希兰德未做迟疑就答应了艾利希的要求,当他拉着克劳斯走出总参谋部后,后者忍不住生气的说:“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问下去?还有,部队马上就要投入战斗了,可是我们却还留在数千公里之外,如果前线出了问题,我们拿什么去面对浴血奋战的官兵们!”</p>

“我的老伙计,您怎么糊涂了?”克希兰德笑眯眯的说:“既然元首把秘密保留到了最后一刻,我们又何苦去冲锋陷阵呢?”</p>

“您这是打算消极应对吗?”克劳斯皱眉道。</p>

“为什么不?”克希兰德反问了一句,又道:“既然眼下我们已经失宠了,那就让艾利希这小子一个人唱独角戏吧!”</p>

“唉……”克劳斯无奈的说:“这段日子里先是埃尔文不幸遇刺,接着又是古根海姆发动政变,结果这些事情还没有搞定,现在又急急忙忙去打中国,说实话,我心里对帝国的未来是越来越没底了。”</p>

克希兰德道:“齐格菲尔德遇刺的事情我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古根海姆发动政变肯定早就在元首的预料中,而且我敢肯定他是算准了要利用这次事件来麻痹中国人的注意力,不得不说他是个狡猾的天才,既达到了欺骗中国人的目的,也通过清除古根海姆收获了民心,接下来艾利希要是能替他摆平中国,他的威望只怕就要超过希特勒了。”</p>

克劳斯说:“艾利希倒是个人才,只是他的资历太浅,恐怕难以服众,所以元首才会别出心裁的搞了一个前敌司令部,让雷德尼茨担任所谓的前敌总指挥,其用意就是担心艾利希的资历太浅,震不住前方的将领,所以才暂时把雷德尼茨推到了前面。”</p>

克希兰德说:“照这么说,艾利希日后的发展只会有两条路,一是接替奥布尔哈克成为总参谋长,二是接替雷德尼茨担任中国战区司令官,但是无论走哪一条路对他来说都可谓仕途发达了。”</p>

“我不这样认为。”克劳斯摇头道:“他要是能够接替奥布尔哈克的职务还好,因为这说明中国战事一切顺利,要是元首用他换掉了雷德尼茨,那就意味着战争陷入了僵局,而且这第二条路可不好走,别的不说,光是那些桀骜不驯的党卫军将领们就够他受的。”</p>

克希兰德问:“要是这样看的话,奥布尔哈克元帅短时间内还不会被艾利希取代了?”</p>

“目前看是这样。”克劳斯点着头:“不过,相比起艾利希的未来,我倒是更关心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一职会由谁来接任。”</p>

克希兰德问:“怎么,您也对这个职位很感兴趣吗?”</p>

“不,您误会了。”克劳斯摇着头说:“埃尔文要是没有遇刺,以他的能力肯定可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战略,但是现在放眼整个德国军队,着实找不出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所以我很担心一旦这个职位落到了某个唯命是从的家伙头上,对德国的未来肯定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p>

克希兰德赞同道:“您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艾利希的长处不是提出战略构想,而是将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本来他和齐格菲尔德能够形成绝好的搭档,但是现在就像是一个人瘸了一条腿,走起路来就不那么舒服了。”</p>

克劳斯说:“重要的是埃尔文和艾利希能形成互相制约,这就能保证我们在重大战略决策上不会出现只偏听一方意见的现象,但是现在艾利希炙手可热,恐怕元首日后会更多听从他的建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