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2 / 2)

我的日记 创业小狗 0 字 2022-10-25

那么咖啡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他和我们中国的文化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杯咖啡代表的,其实是阶级,至于本质嘛,跟我们中国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区别,核心都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

也就是说,我喝咖啡不是为了喝,百分之九十的人喝咖啡也不是为了提神,而是为了告诉周围的人,我有这样一种心理追求,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彰显自己的逼格。

那么一杯咖啡是如何体现人的不同的呢?其实很简单,就像中产阶级要吃牛油果而不是草莓,资产阶级追求蓝旗金枪鱼和a5和牛,男人喜欢劳力士和劳斯莱市,女性要买lv和爱马仕一样。所谓物以稀为贵,越稀有的东西当然价格也越不菲,而人们总爱把稀有程度跟情怀挂钩,就像是钻石和爱情,被认为赋予了意义。拿着一杯手磨的咖啡,那是拿在手里的一把红色毛爷爷,似乎真的能与两三块钱一杯的豆浆拉开差距一样。

老师在上海读过书,她说上海的人无论多忙总要拿着一杯星巴克出门,就好像不拿着星巴克就不能被认定为上海人一样。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提出这种现象供大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质上其实是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势弱的表现。这里不得不提及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文化虽然有深厚的底蕴并且正在努力向前发展,但是仍然受到了很严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毕竟中国曾经度过了黑暗的一百年,那两代人的认知里西方的就是好的,就是理算当然的应该被高阶级的人享用的。

那种观念虽然在慢慢淡化,但也深深种在了部分人的心里,可以认为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时代的产物。最终这种观念的消失也必然是时代改变的结果。

而这种观念,最盛放在现在30到60岁那两代人的心里。这个我们根据时间可以推断出来,我们中国是改革开放的时候开始快速发展的,也就是从90年代开始算起(沿岸的大部分地方是在90年代才开始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的),当然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上海或者说我所在的青岛,这些曾经大量西方人定居过的港口城市。

说了这么多那么最值得我们拿出来说的是什么?

是现在这种崇洋的思想正在消失,虽然有点慢,但是总还是在迈步着的。毕竟很多人已经养成了手里拿杯咖啡的习惯,慢慢来不着急。

这里再做一个区分:这种思想的消失分为两类,一类假性,一类真实。

为什么会有一类假性的消失呢?这要归功于我们这个自媒体时代以及营销号(所以说营销号也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其根本逻辑是:目前社会上有一定比例的人其实是不太喜欢思考的,他们更喜欢跟着别人有心铺设好的舆论渠道去走。所以在众多真实的人觉醒后他们也跟着“觉醒”了。那么他们是真的不再持有这种思想了吗?答案是不一定,这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这个集体的思想意义不大,只要在平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就好了。当然要是正向的引导,中国的政府有能力解决任何控制舆论走向的人和问题。

在这里以我自己为例,讲一讲我对西方文化的看法。

西方的文化确实有好的地方,当然我们中国文化也有很多好的内容。我们尊重多样,我们也理智,当然我们也绝不会像以前一样受欺负。我会在下午饿了的时候去kfc吃个汉堡,也会拿杯咖啡坐在环城公交上想到哪里就去哪里,但这是我的天性而已。更多的时候我过得是油条豆浆,是礼仪为重的社会生活。可以比喻为我对陌生人充满善意,但是我在意的永远是我自己的小家,就是这样。

今天相较平时说的有点多有点乱,也并没有把想要表达的都写出来,这些算是随心而动。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看法,我没有查阅任何资料,所以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可以找我讨论,也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路途遥远,我们总在思考,保持记录,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