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俘虏(1 / 2)

 李景龙不知道李靖这场突袭战打了多久,会打多久。史书上只是记载了他的最终胜利,至于过程,只是了了提了几笔。

薛万彻在第四天的时候带走了一万人,他们是被柴绍派去接应李靖的。

李靖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这种做法并不会得到大多数的认同。

“李校尉,你们也许以为我非要挣着带队,是为了天大的功劳,我可以说是也不是。”第五天依然没有突袭军的消息,这让柴绍和李景龙得到心情别的无比的沉重。

“这次突袭能将頡力生擒了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李大帅在这次行动中有个闪失,将会给我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着茫茫的白雪,柴绍此刻将对李靖的不满,完全的暴露了出来。

“身为三军的统帅,一身犯险,实属战争大忌,一个统帅的安危,事关着全军,甚至还会影响到国运,怎能如此不知轻重!偏偏还不听劝告!如此这般,叫我等如何是好!”

李景龙不是傻白甜,柴绍说的这些话,并不是完全的牢骚,而是站在全国的角度去看问题的。作为主帅的李靖,可以说全国上下都在盯着他呢!如果李靖真的出了事,如柴绍所言,真的是会影响的整个战争,甚至整个大唐的。

李景龙作为一个突飞猛进的校尉,那里会知道这些事情。柴绍说了,他才会认真的去想。就格局这一块,柴绍好像是比李靖要大一些。要么也不会成为“驸马爷”!

可论战场的应变能力,没有人能比的过李靖。所以李靖自己去带队,也是没有错的。三千人去了是要打仗的,不是在頡力的家门口“旅游”的。搞不好就会是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也许只有李靖才能带回更多的人来。

每一个大人物都有着他们自认为对的道理,李景龙这样的小人物只有听的分,至于最终是谁对,谁错与他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他现在只是祈祷着让他的和兄弟平安的归来。

经过多次证明,誓言这个东西,多半都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当时结拜的时候就不应该加上一句“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晦气话。他应该早点看出来,程处默这个家伙,长得就是急与投胎的样。

柴绍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如果李靖再不回来,李景龙都担心他是不是会让全军开拔,和草原牧民来一个正面硬刚。

李景龙现在每天都有带着一群辅兵,给各个冰屋里加热供暖,让那些突袭回来的兄弟们能有一个热腾腾的屋子住。

頡力在得知大唐大军打来的时候,开始还是很慌乱的。可老天爷似乎也在特意的关照他,连日来的暴雪让頡力高兴了起来。就这样一个可以冻死牛羊的天气,大唐军伍也不可能待的下去。放下心的頡力每日躲在帐篷里饮酒吃肉。

风暴越大,雪下的越大,頡力就越高兴。至于说这场暴风雪会给他的部落子民,带来多的灾难就不是他看考虑的问题了。

李靖没有回来,薛万彻却提早的回来,走的时候一万人,回来的时候多了八百个人,还有无数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