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四十五章之历史事件(1 / 2)

 呵呵,早就想介绍一下本书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趁此机会集中做个名词解释吧,以便大家更好阅读此章还有全文,整

宋朝皇帝血统谱系: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之弟)

宋仁宗、宋神宗、宋真宗、宋徽宗、宋钦宗都是赵光义一脉,至宋钦宗为止,东京被金兵攻陷,北宋亡。

宋高宗(宋徽宗之子,宋钦宗之弟,临危受命的南宋第一个皇帝,传位宋孝宗,皇帝之位再次回到赵匡胤一脉)

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都是赵匡胤第八子赵德芳之后,宋宁宗无子,立太子赵竑,也就是济王,史弥远废太子立宋

金匮之约: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但是“金匮预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却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疑点重重。

金甲神之梦:宋高宗在被金兵追击南渡时,失去了人道的能力,没有子嗣,但是却不肯立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为继位,有一晚做梦,梦到一个金甲神说赵宋江山之所以磨难重重,就是因为赵光义弑兄篡位。梦醒后宋高宗就找了赵匡胤的子孙作太子。

贾涉:贾似道之父,史弥远党羽,主和派分子.贾涉年轻时,曾在钱塘县(在今浙江杭州市)买了一个有夫之妇胡氏做妾。由于贾涉的妻子忌恶胡氏,在贾涉离开万安县时,胡氏被遗弃,后来改嫁给一个石匠,贾似道则跟随贾涉生活。以荫补官。累迁知盱眙军。后受命节制淮东京东忠义人兵,处置归宋的反金武装,颇有谋略,李全等皆为所用,六七年间金军不敢窥淮东,山东十余州相继降宋。嘉定十四年(1221),擢淮东制置使兼京东、河北节制使。金攻淮西,他命李全往授,斩逃将徐晖,士气大振。后金军大举进攻,他抱病视事,击败金兵。旋病卒。

李唐: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佶朝(11~1125)补入画院。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采薇图》,绢本,淡设色,纵27.2厘米,横9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于阳山采薇(俗名野豌豆),最后饿死的故事。借以颂扬民族气节,间接地表达了他反对民族投降屈服的立场,有的题跋也指出此画是“为南渡降臣”。

李唐确实是被押送金兵押送到北方时逃出来的,但是其余之事都是木头小说中的杜撰了。

李全:金末地方武装集团的领。李全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在开禧元年(1205),他配合宋军在北方起义。宋兵战败后,暴怒的金人索要元凶,至于李全的人头也堂而皇之得出现在嘉定元年的宋金议和条款上,跟动此次伐金的宰相韩侂胄并列。不过凭着过人的机警,他躲过了宋金的屠刀,销声匿迹。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五月,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蒙古军再度南下,在山东、河北等地大肆掳掠。在山东、河北一带爆了规模很大的红袄军起义,头领又是李全,人称“李铁枪”。蒙古人和金兵意图镇压,但一直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