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初显锋芒(1 / 2)

琅琊榜 海宴 4574 字 2019-09-28

 狂汗啊第二章在添章名修改时被砍掉了一大半居然到现在才有人留言告诉俺~~~~哭好多后来的读者是怎么读懂的?

————————————————————————这是疑惑的分割线————————————————

在萧景琰加封亲王衔之前无论是后宫也好朝廷也罢甚至包括梁帝本人都是在做一道二选一的狭窄选择题。好象不选太子就应该选誉王不选誉王就应该选太子纵然现阶段不明确表态支持谁将来迟早也要让那二人之一登上皇位的。

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当大家看到原本位列宗室二品阶上的靖王身穿五团龙服头戴五珠王冠英姿勃勃顾盼神飞地站到了誉王身边时那整个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比最初听到他晋封消息时还要强烈。即便是对政治最为迟钝的人也在那一刹那间意识到新的朝政格局开始了。

其实此时的靖王还不算是完全与誉王比肩他的王冠尚比誉王少了皇珠两颗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现在毕竟都是同样的一品亲王了两珠的差距比起以前亲王郡王的差距来说似乎可以很轻易的跨过。

人总是容易陷入盲点长期不被关注的东西就算是放在眼前也经常看不到可是一旦那层薄薄的窗户纸被捅破了之后好象所有人都突然间现其实靖王真的不比誉王差什么。他以前之所以默默无闻只是因为少恩宠罢了。但是也正因为少恩宠他时常被踢出京去办差啦出征啦反而因祸得福建立的政绩与军功一笔一笔把他的兄弟们全都压得扁扁的。

至于出身拜誉王年前那次廷堂辩论所赐大家把话已经说得够透够亮了谁也不是嫡子谁也不比谁高贵些何况静妃现在越来越得宠而誉王虽是皇后养子但他自己的亲娘在死之前也不过是个“嫔”而已。

再论到序齿萧景琰的确要靠后些可这毕竟不是什么重要因素若是大家仅仅只靠年龄分果实的话那太子誉王这十几年可算是白折腾了。

如果在两三个月前有人说会有另一个皇子异军突起足以媲敌如日中天的誉王的话这个人多半会被当成痴人说梦可仅仅只过去了这短短一段时间大家就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誉王不仅有了太子以外的另一个敌手而且在这个敌手面前他还不占什么大的优势。

当然对于整个情势的变化感觉最为明显的人还是靖王自己。最初他决定在极为势微的情况之下参与夺嫡时信心其实十分薄弱。还曾经向梅长苏请教过该如何委婉地向自己在军方的心腹将领及属下们透露争位的意愿才不至于吓到这些人。当时梅长苏的回答是:“不必透露当你慢慢有了夺嫡的资格时你身边的人会比你更早有感觉。”

晋封亲王后靖王才慢慢领会到了梅长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以前他与手下众人议事大家连牢骚时也最多多抱怨抱怨军饷不足啦棉衣太薄啦朝廷能不能再多关注一点啦之类的事可是现在靖王府虎影堂上议论的都是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兵马集结制度如何推进新马政在地方上的实施等朝廷大事。几个颇有见识的好友心腹甚至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怂恿激励他要多在朝堂上显露能力要多收揽人才以备大用如果靖王略略抒出一点对江山或皇位的感慨这群心腹便会立即双目炯炯、满脸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反而得让靖王暗示他们还是稍微克制一点的好。

水已经涨到这一步那真的是什么都不必再说大家心知肚明了。

虽然靖王相信既使自己永远不得势这批跟着自己厮杀往来的旧部也会不离不弃但要是从男儿建功立业的角度来说跟着一个有望开创新朝的亲王总比跟着个总是被压制的皇子要让人舒服得多。

对靖王的上位感到最恼火的人当然是誉王萧景桓。现在回想起来他认为自己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靖王一步一步不显山不露水地在朝堂之上站稳了脚跟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明明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把他打压到再不能出头自己竟然鬼使神差般凭空放过了更有甚者有时还曾对他施以援手。

誉王感觉自己就象是那个煨暖了冻蛇的农夫悔恨得直想骂人。由于多年来的主要精力只集中在太子身上誉王府对新冒出来的这个对手了解不足只流于一些表面的印象甚至连宫中的皇后也说不清静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萧景琰晋封亲王后誉王一个月内就在自己府里连续召集心腹专门讨论过好几次对策可都没有得到什么有益的结果。去找梅长苏商量那人却不急不躁反而笑着说“恭喜”。

誉王忍不住大脾气拍着桌子道:“景琰封了亲王你还恭喜我?”

“靖王封了亲王就代表着太子很快就要被废了殿下你多年宿愿达成难道不该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