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功夫在诗外(1 / 2)

国家血脉 老妖2016 0 字 2022-10-16

 阿卡特油田是个非常怪异的存在,每一个地质带,都不会只有一座油田的出现,因为石油的出现也是要符合当地的地质环境的。</p>

阿卡特油田的石油带并不深,唯一地下两千米到两千一百米之间,油质属于低硫轻质原油。夸张一点说,这里的原油从地下抽起来,就可以加进油箱里。</p>

按说这样一座油田,绝对不会孤立形成的,可是无数的石油公司在这里耗费了数千万美元,也只是碰运气一般找到了这一作小型油田。</p>

没有人就此认输,因为这样的原油形成环境产出的是这么高品质的原油,绝对不可能只有这一小块。</p>

可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在获得这一区域的权益以后,目前的投入已经让别列佐夫斯基他们都有些吃不消了。</p>

陈默购买阿卡特油田,并不仅仅是这一座油田,仅凭一座三百万吨的油井,实际可以采出来的原油不会过百分之八十,并且越到后面,开成本越高。·</p>

所以这样一座仅仅处于试采期的油田,实际投资只有不到数百万美元的设备,要卖给陈默,还包括了这一区域的勘探权,以及后续采油权。</p>

这一点,哈萨克斯坦还是比较有人情味的,因为有很多国家,勘探权和采油权还是分开的。即使你现了油田,你也没有开权,资源所在国还会再卖一遍。</p>

这样做可以扩大资源所在国的收益。因为后续还会为此进行竞争,抬高售价。但是缺点是往往陷入利益之争,许多油田都是因为股权关系太过于复杂,利益分配不均。干脆都不开了。</p>

实际上,二次拍卖带来的利益并不能多带来太多利益,反而让现实复杂化,所以后来,许多资源国干脆一次性卖出勘探权和采油权。然后分开计税。也就是说现油田,不管你是自己开,还是卖出去,我先收一道税,等到后续阶段,我再重新收税。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利益之争。</p>

不过这种方法在新世纪以后才会流行,现在大多数国家仍然还在采用第一种方法。也正是因为哈萨克斯坦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周游对这片资产才这么有兴趣。</p>

也许每个人都跟陈默一样,一开始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的运气是最好的。·</p>

陈默他们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村子里当然住不下。所以,在跟村子里的人谈好了条件以后,出了参加后续谈判的工作人员,就只留了两个本地的官员,以及几个警察为陈默他们服务。</p>

当天晚上,剩下的所有人都驱车穿过了国境线,在俄罗斯的奥尔斯克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又返回了哈萨克斯坦。没有办法,这个距离阿卡特四十公里的小城已经是最近的城市了。</p>

第二天,工作人员还在对现场的电设备。钻井设备进行评估,而陈默跟别列佐夫斯基则坐上了租来的直升机,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巡视现在还属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勘探区。</p>

这一片区域其实很好确认。东边和北边就是跟俄罗斯的国境线,西边就是沿山修建的通俄罗斯的国道,他们主要就是确认一下南部的范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