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奇冤(1 / 2)

 “大人!”

将那小孩从身上放了下来,楚阳对张寿浅抱一拳算是赴命。

这小孩子被楚阳放在地上时,也不恼怒,小眼神中更不曾有半分胆怯与害怕,满眼好奇的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包括不远处的张寿与书吏。

“你不是昨天那位大人吗?”许久,这小孩终于是认出了张寿,满脸惊喜的用手指着他。

“大胆……”

伸手压下了田书吏怒指的手指,张寿努力让自己露出一个和善的面容,柔声轻语:“进前答话。”

“小孩,你曾于昨日大街上之上拦本县官轿。”看着朝自己小碎步迈了几步的孩童,张寿抚须点了点头,继续道:“言说受残魂之托,有冤情申报,本县未加深究,斥为无稽之谈,未接受本案,失之草率,颇感惭愧。”

张寿说到动容处,就见这小孩子歪着脑袋,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怔怔地看着他。

看着这小孩如此反应,张寿沉思半晌,哑然失笑,对着一个小孩这么说,他能全听懂才怪。

“那瓷碗你带着吗?”

“嗯!”

重重的点了点头,像找宝一样,这小孩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了半只瓷碗,交给了张寿。方才楚阳从城墙南侧提着他往县衙走时,因为惊惧生怕瓷碗有什么损失,他就把它小心翼翼的揣进了怀兜。

“你们怎么看……”伸手接过,张寿将这半只瓷碗交给了身侧的楚阳与田书吏。

“大人,看不出来,看上去与一般瓷器没有什么不同。”

“是有那么一些不一样的感觉,哪儿不一样,我说不出来。”楚阳接过田书吏递过来的半只瓷碗,端详了好半天,得出一个差不多的结论。

“唉!”慨叹一声,张寿再度接了过来,轻声道:“你修为还低,看不出来也正常。”

等张寿彻底握着这瓷碗的时候,他便已经确定了,昨日看到瓷碗上面笼罩的怨气,不是幻觉。

“开!”

轻喝一声,一股磅礴的灵气猛然自张寿掌心涌现,齐齐灌入这半只瓷碗之中。

后堂这原本静谧的房间内,忽而一阵阴风突起,不同于楚阳先前所见,这股莫名出现的阴风刮过,让他有种极大的不适感,那是一种生理本能的厌恶。

这股阴风来的快去的也快,伴着张寿灵力注入,那原本看上去阴森晦暗的瓷碗,随着这股阴风的消失重归原貌,再次平平无奇。

“大人……”田书吏有些惊魂未定,略显胆怯的看了一眼那瓷碗。

“无妨。”张寿轻声开口安抚道:“本县方才催动,已是将最后的一丝怨气释放,这现在就是一普普通通的瓷碗。”

闻听张寿如此说,田书吏方才放下心来,仔细的端详着张寿手中那半只瓷碗,世间事,果然奇妙。

怨气之大,即使身死道消,还能弥留于寄托之物中,张寿自己都有些心惊胆战,这小孩所说的书生该是有多大的怨恨啊!

不过有一事张寿特别好奇,这书生的怨气怎么会汇聚在这么一只陶碗里,但凡怨气凝结,一定是埋骨之所或者遇害之地啊!

“孩子,你说是这瓷碗莫名破裂,你才看见那缕书生弥留世间的残魂?”

“是啊!”说着这小孩不满的嘟了嘟嘴道:“我叫李大。”

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魂魄被封于器物,张寿可以理解。但是魂魄作为灵体是无法让这器具侵染怨气的,更别说这器具是内蕴一股怨恨气息。除非……张寿脑海中灵光一闪而过。

“咔嚓……”

一声脆响,那本来已是半破的瓷碗被张寿扳下一角来。

将这扳下的一角揉捏成灰,轻轻的托于鼻尖闻了闻,张寿的神色立时阴晴不定,眼中有股怒火隐而不发,甚至张寿周身都透着一股子生人勿近的气息,可见暴怒至极。

“大人……”楚阳试探着叫了一声,此刻的张寿有那么一些让人惧怕。

“好胆!”许久,张寿怒喝出声,指间那瓷碗粉末轻轻滑下。

“何人竟敢行此泯灭天良之事。”再度看向这瓷碗的时候,张寿竟有那么一丝胆战心惊,如芒在背。

刚才验证的结果,一切都通了。

回过头,两个脑袋充满疑惑凑了上来,正是楚阳与书吏,无力的将手中这半只破瓷碗放在桌几上。张寿面露难色,如此骇人听闻,到底该不该说呢?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