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遭遇(1 / 2)

 爷仨在树林子里吃午饭,谁都想不到,那个翻译官看见并对他们产生了怀疑。

分队长中村奉命到草帽村取回该村搜刮上交的粮食、蔬菜和肉蛋。

为了运送方便,草帽村村长还给提供了一辆马车。

马车从草帽村返回途中,两个骑着自行车来报信的便衣队员点头哈腰地向中村报告:“野田队长吩咐让您带队再去一趟马林村,那里的物资也准备好了,这些,队长说让我们负责押送回去。”

这下子,中村心里就有点儿不高兴了。

不就是取回各村儿上交的物资吗?让这些便衣队的汉奸们去干就行了,还值得兴师动众地让我们这些正规军去吗?

于是,他没理那两个汉奸,右手一指马林村方向:“走,去马林村!”

鬼子的翻译李善民,原名李三民,为了迎合鬼子喜欢“良民”的癖好,他改名了。

他自小在东北长大,隔壁邻居是日本人,虽然他们和李善民一般大的孩子就出生在中国,但是他们一直在教孩子说日语。

李善民因为和那个日本孩子一起长大且每天厮混在一起,于是也说得一口熟练的日语。

李善民的父亲是个卖山货小生意人,因为有货源,他就带着一家任落户在安平,每年回东北老家进两次货,生意不好不坏,够一家人吃穿。

做生意不容易,看着父亲每天在地痞流氓和官员们面前白白奉送自己家人都不舍得吃的蘑菇和松子,还要交保护费,李善民渐渐滋生了做官的念头。

高中毕业后,他做了一个区公所的文员。

一次日本人临检,查共党时所长因为不懂日语被搧了几个耳掴子,李善民为了讨好所长帮忙翻译,万想不到,得到了那个日本少佐的赏识。

当了日本翻译官后,不但没人再敢欺负自己的父亲,甚至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警察见到他也得赔笑脸,更别说地痞流氓了。

所以,他决心把汉奸这个职业做好,做长久。

李善民在草帽村吃午饭时多喝了几口米酒,本想忍着回到城里再上茅房,一听直接转道儿去马林村,这一来一回得到天黑了。

远远地看见了一个树林子,见那些日本人似乎都没有小便的意思,他就对中村说:“队长,我跑快点儿,去那里上个茅房。”

中村其实也想找厕所,听说他要去打前站就点头同意了。

李善民笨拙地一路小跑着钻进了树林。

二爷爷听见细细索索的脚踩落叶声,抬眼看见一个戴日本军帽的汉奸。

他记起早上出城的时候见过他,他们不是去草帽村了吗?他怎么又出现在这儿了?

难道不是同一个人?

但是一天之内在城外连续遇见两个汉奸,是不是太巧了?

因为一直点着井率的穴,所以三个人走得很慢。

他设想着下午三点就能到马林村,进了村儿会相对安全一点儿,没想到这个汉奸会出现在通往马林村的树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