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执一(1 / 1)

 陈胜踌躇满志的走进第五山析惑山。一进入其中,就接受了这一轮考验的规则。这一山要做的说简单,也简单。依旧是写文章。中间三山就是纯粹的文道考验。文道最能传播思想的无非就是写文章,论道。但是中间三山只考验本身的底蕴,不要求论道。只有一篇文章。题目在进入山中隔间就会得到。这一篇依然不排排名高地,只以文章才气,质量得文运,当整体考核结束,会给第一的学子额外的一份奖励。理想山上奖励的文运,是从少到多,不断的增加。到三山以后,后面一山的奖励几乎都是前面的双倍。这也是刺激学子的方式之一。纵使儒家的圣道,也不反对利。只有更高的志气,更好的文章,才能获得诸圣的奖励。陈进入隔间,拿起笔,查看题目。这题目都是天人化身根据学子所在学派所出。陈胜拿到的题目自然是杂家的。“王者执一,为万物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搏之也,一则治,二则乱。”细细品读这句话,陈胜仔细的查看每一个字。这一段话中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君主必然要执掌权柄,掌握权利,天下才不会陷入动乱。“这似乎是吕氏春秋的一段。”陈胜思考了一会,终于想起来了。秦国相邦吕不韦当年奇货可居嬴异人,所以有了秦王政。就在他执掌秦国权柄的那些年,才有了吕氏春秋的诞生。虽然吕氏春秋没有公开,但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当世学者可不少。其中一些内容也被世人所知。陈胜有幸在礼仁书院读过一些残卷,记得里面的文章。当时天下已经有了统一的征兆。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也是应运而生。只是圣皇的横空出世,让这吕氏春秋从中腰斩。当时天下已经有,杂家出,诸子皆灭的传言。圣皇怎么会容许这样的着作出世。强大的秦国不符合山东诸国的意志。强大的杂家圣道也不符合诸圣的意志。只是现在用这样的题目出题给陈胜究竟是谁的想法。陈胜可不相信,这是随即出现的题目。理想山是诸圣和圣皇的合力作品。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深意?陈胜思考着其中的变化,开始从自身而推演大局变化。齐国。秦国。文界。五国势力。这些都化作数据在陈胜的脑海之中。这是昔年武圣白起的不传之秘。谋。诸多的势力与人物,都化作一个个代号,在他的脑海中闪闪发光。陈胜从几次推演以及他所知道的天下大势格局出发,推演这个题目的真实目的。这个题目究其根本还是大一统,大治天下。只是偏重于君王。将君王彻底神化。虽然圣皇已经神化。一个个代号在陈胜的脑海之中被排除。最后只剩下两个势力。秦、文界。陈胜脸色苍白,一脸的惊讶。万万没想到推演出来的结果居然是这个。秦国,这个已经好久没有出现的名字,再次出现。一个传承了五六百年的国家,从莽荒之中崛起。从秦穆公称霸西戎,孝公变法才真正崛起的国家。历经数代君王,本应该君临天下的国家。在他第一次推演之中,他就是第一起来反秦的人物。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依然振奋人心,也是他力量的源泉。秦国未来能够取代齐国统一天下的国家。陈胜勐然心中一凛。始皇帝。为什么是始皇帝?圣皇、始皇。陈胜终觉得这两个称号有其他的意思。只是想这些,陈胜并没有得到有用的结论。他隐约有个想法,但是却不敢深思,深怕引起一些人的警觉。别看这世间圣者那么多,好像不值钱的大白菜。但是这可是从宗周末年开始积累至今的。这是天下间最乱的几百年,百家争鸣,圣者辈出。圣者每一位都是惊天动地的存在。每一位都有不可思议的威能。陈胜虽然与兵家圣者对战过,但是那也只是对方的一丝意志。真正的圣者那是能够一人毁灭昔年一个国家的存在。稍微对圣者有些恶意,冥冥之中圣者都有感应。陈胜不在思考出题人的用意,从题目本身出手。这题目说的就是君权至高无上。君权在春秋时代已经沦落到最卑微的时候。所以孔子着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而在战国时代,随着法家的崛起,君权从新开始加强。尤其是魏国开始变法之后,战国七雄之中其他各国纷纷变法,君权再次得到加强。而圣皇定天下于一,这一点在齐国统一天下之后,君权再次得到加强。圣皇的神圣是通过一场场灭国之战树立起来的。煌煌君威,如同大日。正如尚书所言,天子做民父母,为天下王。肯定这一想法,肯定是不会偏题,但是想要写出杂家的想法就很难,最后说不得就会沦落尘埃之中。这一山,想要拿高分,只有出奇招。出奇制胜。那么奇在何处?陈胜思量着已经想到了吕氏春秋之中的一句话。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吕氏春秋既无限拔高君权,也限制君权,矛盾不少。中心思想无非就是希望定于一位绝对的圣王,但是又考虑到未来未必人人都是圣王,所以要有所限制。这一点上做的就与法家有一些相似。法家的想法是既然圣王不是人人都能做,那么我们就拉低下限,只要王者是一个寻常人也行,自有法家帮他治理天下。不得不说,法家在这一点上还是有可取性,远远超过儒家的道德治国的宪法。其实法家从根本来说就是荀子人性本恶发展到极致的产物。法就是一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内心的黑暗。而这些黑暗只有强大,严酷的刑罚才能镇压。陈胜思索间灵光一动。其实杂家在这一方面也是很矛盾的。杂家是诸子思想的结合,既然法家和儒家都要融会贯通,那么必然要涉及这两方面。陈胜的想法是与吕不韦的思想有些想通。那就将帝王威严无限拔高,丞相的权柄也拔高。帝王高坐九重天,丞相宰执天下,调和阴阳。只是这一思想必然会受到君王的强烈不满。吕不韦在秦国那般权柄都被秦王政那般不喜,多次打压,更何况他这个杂家小子。但是陈胜也有优势。因为他还没有开辟文心,那些大人物还能因为一个小子的言论而找他的麻烦?想到这里陈胜不再犹豫。水之好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句话开宗明义。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两句话陈胜就直接开始了他的书写。他文章的内容很明显打的就是压制君王权利的主体。君王本就是天下间权利最大的人,若是不加以限制,一心为恶,那岂不是成了独夫。昔年纣王威压天下,武圣之力横压炼气师。一朝天下皆反,其死不弱匹夫。陈胜大谈特谈毫无限制的权力是亡国灭种的根源。他从制度以及历史之中分析,将自己的论点写的有理有据。在陈胜书写的时候安期生和申、田横等人也在书写。儒家在传道方面是当世以及未来都无人能级。因此在场的三个儒家弟子。申、周青臣、辕固生写的都很快。而安期生则是没有那么快。他虽然是道家一脉,但是他个人思想崇尚的是古之炼气士,将的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求的是自身超脱。这样的文章对他来说就有些难度。因为顺着心意来写,他这思想比黄老思想还要可怕。就好像昔年的列子,寻的是仙,问的是道。而陨写的是兵家用间之道。他的文章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但是胜在中规中矩,不会犯错。有的时候,不会犯错就是最大的好处。申很快写好,却没有出来。他看着自己的文章有些愣神。诗经他已经读了多年,但是这篇文章写的似乎也没有那么好。申乃是浮邱伯的得意弟子,向来视他为衣钵传人。申本身也很感激,他只是鲁地普通百姓,很多人都叫他鲁申。他也自视甚高,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在他眼中能做他对手的也只有那位张苍师叔。但是今天他却见到李更多的豪杰。原本的计划之中,这些文章都是中规中矩的,不求最好,但求不浪费精力。争鸣山才是理想九山的最激烈的地方。但是看着陈胜和安期生的状态,申的争斗之心也渐渐被激发出来。同时九品,安期生有胆子谋夺超品文心,全力以赴,以一九尺志气的身份喊一个落魄宗师为是师兄,这样的心态是何等可怕。强者自有气度与格局,但是一个能放下架子的强者,更让人害怕。更何况申之前对安期生说的话,并不是虚言。每一个在文道之上有追求的人,无不在谋求更高品级的文心。现在已经是第五山了,七山之后,每一山都是一关,会淘汰现在很多人。他申也想一窥超品文心。申对于与那位大人物的合作,并没有太多的在意。毕竟他是荀子再传,对那人并没有太多的畏惧,大不了隐居深山。但是超品文心只有这么一次。“那就试试,全力以赴看看。”“当我老了,也不后悔。”申看着之前的文章,有重新书写起来。这次他要写他自己的道。理想山外诸圣的目光大多在安期生、陈胜、以及申上。之前申写的文章并不能入这些圣者的眼睛,但是随着他自我的改变,也渐渐让诸圣重视起来。“不愧是九尺志气的人物,这一改变立刻就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一位儒家圣者赞叹。这里儒家圣者不少,对申的改变越是很高兴。而兵家圣者先轸则是看着陨的文章摇头。“兵家圣道却被写成这样的文章真是可惜。”一些圣者都是在看着这些学子文章评论。但是有一些圣者,都在看陈胜的文章。陈胜那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这些人为之惊异。光这一句,足以让很多圣者都深思。话虽简单,却蕴含着极深的道理。“妙呀。”有圣者似乎想到了什么。“这是民贵君轻思想发展到极致的演变。”这些圣者都是文道之上极为出众的人物,略一思量依然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是孟子思想的结果。“这一篇文章似乎在反题目而行,有点意思。”“这哪里是有意思,这是有勇气,要不是年纪小,出了理想山都要被法家那帮人定罪,居然对圣皇指手画脚。”“这也不一定,圣皇那是何许人也,不会在这种小问题上斤斤计较,我看这小子也是认准这一点了。”“后面这是从吕氏春秋中截取的章句,这小子倒是有些见识。”诸圣意志交流,都看出陈胜的目的。“诸位你们发现没有,联系前面的文章,我突然有个发现,这是想用杂家相邦分割君权。”忽然间一位圣者,突然传音。“有这会事?”“我看看之前写的,第一篇写的是杂家的构架,第二篇调和阴阳,引出了杂家相邦的好处,再看这一篇正好联系起来。”“好小子,真是好心机,一步一步来,心机深沉。”“他这是一步一步将他开辟的杂家思想传扬出去,这小子的野心不小。”这一下很多人都看出了陈胜的用意。“难不成,这真正的杂家思想真的会在这个时代出现?”有圣者想起了之前的传言。“那不过是一个笑话,你还当真了。”诸圣都在议论,陈胜写的正是酣畅淋漓的时候。他文字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心中快意,写到酣出,不由的想要大笑,却生生忍住了。头顶一股气息出现,这一股气,从明本山就开始汇聚。这一下三股气都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循坏。渐渐形成一个类似于花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