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廷格局(2 / 2)

大宋军神 旺家家 0 字 2023-06-19

“你部从即日起发展成混合营,编制三千人,其中五百骑兵,两千五百步兵。新兵只能从盐场老工人当中招募,在不耽误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练出一支能打仗的步兵队伍。”

史进部骑兵师现成的,主要就是步兵了,平常盐场工人一年也训练个二十几天,所以新增两千多步兵并不算什么难事。

史进道:“保证完成任务。”

“我们的兵一要数量,二要质量,这几年来你一直表现都不错,希望你这次能认真的把兵训练好。”晁盖说。

“放心吧,保证练的跟李逵的兵一样,一听说打仗就嗷嗷直叫的兵。”史进说。

晁盖看看孔阳,孔阳说:“是不是我们舰队也要改编了?”

晁盖点点头:“是要改编了,正式命名为第四舰队,你是舰队长,编制增和水泊梁山里的水军一致,一千人的编制,战船配备上你这以飞鹰战船为主,少量蜈蚣战船,只是你这的战船都是风帆的,由于这里是近海,而第四舰队不执行远洋护航任务,所以不配备蒸汽战船。”

孔阳道:“是,服从军部命令。”

第四舰队补充了部分战舰,十艘蜈蚣战船,八艘飞鹰战舰,而且每艘飞鹰战舰上都配备了一门一千斤重的红衣大炮,开花弹也有储备,只需士兵熟悉了战船和火炮战斗力会很强旱的,要知道附近的登州水师配备也不过七八艘飞鸟船,至于上就不用说了,由于火炮年久失修,生锈陈旧,根本打不响,主要靠巨弩作战。武器上落后了许多。

最后,晁盖说:“除了扩军外,大家要注意士兵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严防细作渗透,这里的细作不仅仅是国外的,更有其他势力的,你们明白吧。”

众人点点头:“明白,我等会小心在意。”

晁盖在盐场停留了三天,这三天里,晁盖白天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晚上和士兵们一起观看散打比赛,一起参加篝火晚会,士兵们都知道,他们的最高长官叫做晁盖,给他们提供了军饷和高福利。

第四天,晁盖应邀去了柴进府上,柴家庄后院,晁盖简约了柴进家的壮丁,训练的也是有模有样的,站的笔直,身体强壮,比那些所谓的江湖人强多了。

柴进最近腰包鼓的厉害,盐场、海贸、粮食都赚了许多的大钱。柴进说:“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行不。”

柴进说:“有啥好想法,说出来看看。”

柴进道:“我这庄上,招募三百壮丁已经是极限了,再招募就只能从外村来。我想按照哥哥在济州的发展模式,把附近几十个村的壮丁在农闲时候进行军事化训练,将来一旦有事也可以派上用场。”

晁盖说:“这个办法好是好,可是也很危险,你有把握地方官会同意你这么做?”

柴进说:“同意肯定是会同意,但是这厮总会想办法多收点钱。咱们可以换个方法啊,这附近十几个村子都在给咱们商队供应藤编的箩筐、簸箕等器具,咱们可以以技术培训为名,把这些村子里的壮丁集结到盐场进行军事化训练,训练中的开支一应有我柴家承担。”

晁盖道:“壮丁训练的开支盐场还是负担的起的,你即日起开始准备吧,明天我还有事情就要出发了。”

沧州一带在北宋这时候属于边关地带,比不得中原,生活相对比较贫困,以往粮食都不够吃的。这两年收益与柴进引进来的天王米新品种,大家最起码能吃饱饭了。生活不能光吃饱饭,还得有钱花,柴进又给了他们一个门路,藤编。

所谓藤编就用荆条等柔韧性好的树枝来编制各种器具,在没有塑料制品的年代里,成粮食装东西的大箩筐、加工粮食的簸箕等等一应物件都是用藤条或者细草来编制的。海外贸易运输的发展对藤编类的包装产品需求很大,光是靠着郓城一带的农户很难以满足供应了,柴进就在这附近发展了十几个村子,给编制藤编。一旦有经济联系农民就变得乖乖听话了,你要想向柴家商行销售藤编制品,就得加入柴家组织的藤编行会,这就是个技术交流的行会,不收会费,但是有定期的技术培训,所以大家也很乐意。这次柴进拿这个做文章,招募千八百的民兵前往码头进行准军事化训练也是可行的,至于具体细节就不是晁盖该管的事情。

辞别了柴进,晁盖率队直奔井陉山区。如今的井陉山区虽然还隶属于真定府,但是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晁盖控制了,进山两条主干道都修建了关墙和炮楼,卞祥营共计编制了三千山地兵。鲁达营原本只有五百,来到井陉山区后又新增了山士奇作为副将,如今也是一千人的配置。山区里安置了上万人难民村,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弱。只有不到三层的精壮在铁矿和煤矿干活。

还没到山口,晁盖刚好迎头碰见了鲁达,这大和尚提着禅杖骑着匹高头大马气势汹汹的拦住了去路。看见是晁盖,鲁达大笑:“怎么是哥哥啊,我还以为真定府兵又来了呢。”

晁盖道:“什么事情惹得你这么大火气。”<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