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贡举方面的新法,说说内容之后,大家会有很多熟悉的感觉。王安石在提倡兴办学校,对科举内容以及录取名额分布情况作出调整之外,比较经典的一个改造就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需要依次晋升。说起来这个也简单,不就是一二三年级吗?堂堂国立大学,设置个一二三年级,有什么大不了的?司马光们反对个毛线啊?</p>
免役法这个就不用说了,现在我们都不去服徭役了。去服兵役的还得国家拿着各种优惠政策来**,不能不说王安石这个法子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宋代的各种差役品种之繁多,都快赶上热带鱼了。王安石这个法子,对老百姓是很有益处的。当然,有些名义上在官府服役,其实在官员家里听候使唤的人,得到解脱之后,他们的“主子们”可是相当不高兴的。</p>
市易法,就是官府参加到商品的贩卖当中去。当时的销售方式,比天朝的还要黑暗些,每一行的行首,几乎就是个托拉斯或者卡特尔的指挥者,对于国家经济的危害很大。更关键的是,外地小商小贩进京售卖货物,都需要把货物交给这些行首代理售卖。行守门从中抽取差价,比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多。资本积累的速度很快就可以和内藏库比肩。而市易法就是为了冲着这帮人开刀而准备的。(http://)。</p>
至于这条法令,现代社会的影子则更加明显。每一名初中生都熟悉这样一句话,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虽然市易法的实际操作人吕嘉问人品堪忧,就连水果也都要贩卖。但对于国家经济安全来讲,对宋超可能不太重要,但对现代社会,必要的时候买卖水果也可以接受。</p>
至于保马法、户马法。让老百姓来帮助朝廷养马,这是大宋朝的无奈,但却是国防建设的需要。让稍微富裕些的民众,分担一下国防建设的经费,理论上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当时更应该分摊这一笔成本的,是拥有免税等特权的官员士绅家庭,可惜王安石没那个决心把他们得罪死了。</p>
这条法令在现在的影子就不是很明显了,如今我们可是家家都有车。国家没有限制我们拥有汽车的数量,只是限制出行而已。当然,如果国防事业真的需要,一战期间巴黎出租车司机们做的事情,我们不是做不出来。</p>
至于将兵法,是指让平时负责训练的军官带领部队上战场。这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宋朝是需要额外强调,但在现代,却是普遍的现象,没什么好说的。</p>
王安石的这十条,比起庆历新政之中,范仲淹提出那十条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却不被农业社会的统治阶级所接受。诸葛亮甚至想,即便是在星猫农场推行这十条,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然了,现在的星猫农场,可没有改革必要。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等待那位客人的上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