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钓鱼还是捡鱼(1 / 2)

 出了楠锣鼓巷,两人骑着自行车一路有说有笑的朝着目的地进发。天色微微亮,路上行人不算太多,不时有人朝二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时而还夹杂着一两句小声议论,那可是两辆自行车啊。

要知道建国初期,因为工业底子太薄,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的商品供应不足,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各方面发放票证来分配商品,这张小小的票证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买什么东西都用得到,甚至有钱还不好使。

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种花家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这时候一辆自行车普遍都在一百多块还需要有自行车票,在这大部分人的工资不过二三十块的年代,一辆自行车就是好多人大半年的工资,不提一家老小吃穿,就算有的家庭缩衣节食,每个月节流一点攒个好几年够买自行车了,也没自行车票去购买。

一般的工人家庭可得不到这自行车票,起码也得是够的上格的小领导或者吃苦耐劳敢干敢拼的优秀工人,亦或者资历老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就这样每回供应的时候还是一票难求。

阎埠贵这自行车也是辛苦工作好些年,前些日子又频繁走动,搭上不少人情,加上也是资格老,才勉强得了一张自行车票。加上这些年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攒下的一点微薄家底,才买了一辆自行车。平时宝贝的跟什么似的,每用一回都精心保养,平时也不大舍得让儿女、街坊邻居使用,背地里有少不得有人说三道四的。

但阎埠贵是谁啊,出了名的会过日子,又是小学老师,附近这一片儿的大多数都是红星轧钢厂还有红星轧钢厂附属单位的员工,作为红星轧钢厂附属红星小学的老师,多数人的子女都在红星小学念书,是以闫埠贵还是有几分面子的,也没多少人会当着他的面给他冷脸。

至于张梁这自行车嘛,父辈余萌罢了,不提也罢,比不得阎埠贵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自行车。

这两人晃悠在路上,说说笑笑一大一小还颇有一家人的样子,是以路人还以为这是什么家庭,这么宽裕。路上也偶有附近的熟人亦或是有子女在红星小学念书或者念过书的,对阎埠贵问候几句,阎埠贵也不冷脸,带着笑容客气的回了几句。

不一会儿,两人就来到余河附近。靠边找个不碍事的地方,脚一抬,架起自行车支架,停好车,然后随手锁上,然后背好挎包,拿上行头,朝水边走去。

要说这余河啊,是四九城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元代余河称为通惠河,由郭守敬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修建完毕,主要用于漕运。明代之后,由于水源缺少,河道逐渐由40米宽变为30米左右,到解放前变成了一条臭水沟。而后,河道被盖板铺设排水管线变成了地下暗河。

也不知道为何,近些年头,这河水开始清澈起来,在一些河道频繁有鱼儿出没,或是一下子蹦起又掉回水里,惊起一片水花,是以时常有些退休老大爷、钓鱼爱好者以及一些家庭贫困想补贴家用之人在河边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