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少年中国(1 / 2)

大发明 半埂草 3344 字 2019-09-22

 枫奇怪的举动并没有破坏现场的气氛,能够不远万里者,自有一种心胸和眼界,比较容易相处,听到叶枫解释这是西洋的一种礼节,也就不足为怪了。

陈东接着为叶枫介绍余下的几位,分别是王韬、陈修堂,他们和华蘅芳一样,都来自上海的墨海书局,是由几个英国传教士十多年前开办的,编撰、出版了很多介绍西方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也为国内培养了一批通晓西学的学者,如王韬、徐笀、李善兰等人。

他们都有实学的底子,主要从事翻译和研究,各有侧重,华蘅芳精于数学,陈修堂研究生物和医学,王韬则比较杂,曾经翻译过《圣经》,以及一些哲学、历史和物理学书籍。

除此以外,陈东这次带到欧洲的共计一百零八人,按照原来的计划,其中大部分是求学的少年,十岁以下六十人,十岁到十五岁,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二十人。

那个时候,国内虽然动乱,条件好些的人家,通常还是希望家中后代读书科举,就算是穷人家,对于出国读书也很忧虑。陈东能找到这些人,大部分是穷人家的孩子,有些还是孤儿,那些稍微大些,不少是因为动乱流落下来的,原本的家境还不错,多少识些字。

这些人中,有的是出身工匠家庭,有的是商人子弟,只有徐建寅、徐华封等极少的人,是有徐笀那样钻研实学的父亲,看到今日的世界不同往日,真心让后代学些有用知识。

除了这些少年,七个做生意的商人,还有十六岁以上,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十三人,八个邹伯齐这样三十岁左右,研究实学,或者对中国的现状有所思考的。属于鸦片战争以后,想要开眼看世界的那一批。

如果说那些少年是种子,是未来,这些人则是叶枫很快可以借助的力量,让他们来,就是接触西方地近代文明,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肯定会产生思考。

他们愿意出来,就已经有了解世界的想法,意识到中国面临的危机,只要真正接触近代文明,肯定有所触动。肯定会寻求改变。

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的历史步入近代,在坚船利炮面前,庞大的帝国如纸老虎一般被戳穿,但是,从战争结束地1842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1856年,十几年里

一直到曾国藩、刘坤一、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汉族官员,凭借镇压太平天国的功绩。成为地方疆臣,才开始近代史上的首次洋务运动。

老大一个帝国,能够理解世界形势的人不是没有。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等这些人早就发出了一声声呐喊,却因为统治阶层地腐朽,错失了无数次机会,回首往昔,让人扼腕叹息。

叶枫希望。在这个时空里,能够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擦亮让这些人的眼睛。希望通过他们,壮大寻求改变的力量,让老大帝国的觉醒,来得更早一些,更加健康些。

现在,这一百多个中国人,就整齐地坐在电影院里,不可思议地看着幕布上活动的影像,光影明暗不定,叶枫就在角落里,看着他们,眼中含泪,微微有些激动,他知道,这些人,就是中国走向强大的种子,这些人,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等到电影结束,陈东走上前台,大声地告诉大家:“诸位,在过去地几个月里,我们跨越了大洋,不远万里来到欧罗巴的法兰西,这些日子,想必大家都看到了许多过去不曾看到的新鲜事物,也应该明白,东家资助各位前来地目的,现在,就请我的东家,也是各位的资助人,叶枫博士,来为我们说几句话。”

陈东是个商人,又在国外混了许多年,说话很直白,但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几十个孩子不约而同地东张西望,要看看那个出钱让大家读书的人,到底是谁。

叶枫缓缓走上台去,面对这么多人讲话,他也经历过,但是这一次,他很激动,声音禁不住有些颤抖:“看到大家,我很高兴啊……”

他有些哽咽,底下地人都安静地看着,孩子们眼中闪动着明亮的目光,叶枫顿了顿,才道:“呵呵,大家是不是觉得我激动过头了?你们刚刚来,可能还没有体会,我生下来就在一堆白人……哦,也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那

中间。”

“我像你们这么大地时候,有个俄国的老师,有一天他告诉我,在俄国的东方有一个领土同样广袤的国家,但是,那里的人民和统治者,非常的愚昧。”

“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永远都是中国人,祖国落后,我在这里就要受到歧视,而你们在国内,也要受人欺辱,英国人几艘炮舰,就把香港抢走了,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