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结束的话(1 / 2)

大发明 半埂草 0 字 2021-09-23

 先打个广告,大明天工》,同样的科技种田流,书号:o74,链接:</p>

结束感言:</p>

总击:o7779</p>

总推荐:5975</p>

总字数:9o7</p>

总订阅:59次</p>

最高订:98</p>

剩余收藏:6o88</p>

终于完本了,以上这些,便是《大明》最后一章上传时的数据,想来今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www.26dd.Cn书友整_理*提~供万书*楼</p>

此时此刻,草根看到的不是其他数据,而是这6ooo个收藏,也就是有6ooo个兄弟,和《大明》,和草根走到现在,在这里要一声谢谢大家。</p>

实话,《大明》的前半部,也就是断更以前,草根写得是很用心的,断更以后再拿起来,本意是想写个结尾,交代一下的,但是书评的调查现还有很多人建议写下去,当时排在几个选项的最前面,草根话出去了,总不能无视,于是真的又写了几十万字,这几十万字,出乎草根的意料,也出草根的控制,回过头再看看,这几十万字,不写也罢。</p>

为什么这么呢,因为草根对这几十万字是很不满意地。完全是一种写作的惯xing,虽然那些内容,特别是方向xing的东西,都是草根想要写的,但是缺少了情节的设计和语言的组织,那就是很枯燥的东西,很遗憾,后面这几十万字就是这样。</p>

当《大明》结束的时候。还有一百多花钱订阅,六千多收藏地朋友,有朋友继续写周边,笔者以为从国卷开始,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再这样写下去,不作改变的话,大家看着没意思,草根我写着也没意思。也是对看书的您不负责。</p>

实际上,《大明》写到现在,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范畴,故事也差不多结束了,真要是写周边的话,也不过是重复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而已。因而草根以为,不如就这么结束,不如再写一本品质更好,也能让大家更喜欢的新书出来。</p>

关于《大明》和《大明天工》的想法</p>

《大明》结束以后,草根唯一能满意的或许只有当初地那个创意,记得草根以前就在书里和大家起过,想想在十九世纪那个科学的黄金时代,早上起来,突然看到报纸上人的声音能被记录下来,爱迪生明了留声机。可能在每个早上都会突然现一样以前只能在梦里,只存在于神话,或者科幻的东西真的成了现实。那该是如何让人激动的时代?</p>

正是因为这个冲动,草根才写了《大明》,在《大明》上传以后,当时就有读者草根崇洋媚外,因为草根写地是外国的东西,外国的技术,殊不知这也是一直折磨草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神奇的、跨时代的明。几乎都是外国人明。为什么不是我们国人呢?</p>

大明天工》的创意和《大明》是一脉相承的,不过是换成了明朝的背景。也可以是在弥补草根的这个遗憾,那就是咱们国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地近代明,自己的黄金时代呢?</p>

大家都知道,明末,也就是十七世纪,是牛顿、笛卡尔的时代,可以是西方科学真正奠基、蒙、展地开始;而在同一时间,国也出了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李时珍等一批牛人,虽然他们的成就比不上牛顿那么显眼,但牛顿出身4年,他提出力学三大定律也是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了。</p>

正是在644年,国的历史展再一次被游牧民族所打断,从此后一大批书籍被禁,一大批学者被迫害,指出人是用大脑思考的医生被杀,在这样的环境当然谈不上科学的展。</p>

假如,只是假如,假如没有甲申,那么站在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李时珍的肩膀上,国能不能展出自己的近代科学呢?还会不会有以后地百年耻辱呢?</p>

《大明评区曾经对类似的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辩论,最终自然是谁也服不了谁,不过草根始终觉得,游牧民族之于华,实在是破坏大于建设,也要怪原的明总是腐蚀太快,缺乏足够的强度。</p>

历史毕竟是历史,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终究是无法去假设什么的,不过不同,在这里,我们的梦想可以恣意绽放,这就是写作《大明天工》的最初想法,我想,这也会是各位阅读这本书的最初冲动。</p>

有了《大明》的经验和教训,草根也自信可以写出更好的故事,这个故事根植于梦想,根植的快感,也希望大家看到以后能喜欢。</p>

简单介绍一下新书的内容,同样技术流种田派的历史架空,背景是万历末年天启年间。草根的想法是写一个穿越者傍上木匠皇帝朱由校,并借势展科技的种田派,应该会比较有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