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土纸(2 / 2)

起陆 铁路山人 0 字 2022-10-05

过了两天,钟南的老弟钟意也找来了,看上去就像一根瘦竹竿,畏畏缩缩的,弯腰驼背,很好,朱诚最喜欢这样的老实人了。

可能是钟南之前特别交代了,钟五(钟意的外号)在这里特别听朱诚的话,朱诚虽然年纪小,但是听说有本事,可以决定他两兄弟的去留。

八月份,在起陆村附近找铁矿,收获很少,只能以后慢慢想办法了。

从五月份开始,朱诚就在准备造纸材料,根据脑海中清晰的记忆和各种资料,朱诚在八月份开始造纸。

五月中旬至今,朱诚未雨绸缪,斩嫩竹,放稻草,放入深塘浸泡,而今最早的已经泡了九十多天了,这是为了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现在,在朱诚的指挥下,几人把最早浸泡的竹子,放入耐火的陶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做完这道工序,再取出上述处理后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在竹帘上面,其余的水就由竹帘的四边流下槽内;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就变成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起来,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最后,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砖头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来就是可用的纸张了。

八月份,朱诚这边初步得到了大概三十斤的土纸,第一次没经验,做出来的纸,质量很差,只好自用不外售,以后看情况再生产。

众人看到在朱诚的指挥下,烂竹变新纸,眼中只有惊叹和好奇,朱诚的身躯看上去高大了一些。

有了自制的土纸,很多东西都便利了许多,又能省一笔开支,一举多得。

南山上的众人在逐渐磨合,起陆村依然宁静和缓慢发展,由于朱诚大多数活动都是消无声息的在南山以及南山后面的荒僻的煤塘和陶土田进行,刻意规避和隐藏,起陆村的村民对山上的变化还没有察觉。

钟南现在也很少去青龙镇和甘山乡送货了,他的岳父接下来他的活,这段时间他几乎都窝在山上,做着朱诚手下第一打手和最大的苦力,虽然天气渐凉,但是他总是汗流浃背,忙个不停,为其他几个小孩做好先锋模范作用。

每天两次的站军姿必不可少,八月份大家都能分清前后左右了,在棍棒的驱策下,四人也慢慢适应了朱诚这种特殊的爱好,傻乎乎的站桩子,忍一忍就过去了。

其实站军姿好处也显然易见,这不才几天,钟五的驼背挺直了很多。

中秋节过去了,南山的陶器窑没有停歇,朱诚手下的四个伙计依然在挥汗如雨,忙着制砖和烧陶,没有月饼,没有加餐,只有继续赶工,落实七时辰工作制,用时间堆积产量,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了下个月的起房,其他一些必要的东西也要早做准备,比如石灰。

起陆村周边石料丰富,后世有个大型水泥厂就建在不远的朝阳乡火车站附近,起陆村旁边的石塘村就有一个石山,朱诚和钟南把从山上采下来的石灰岩和煤炭混合起来,一起加温焚烧半个月左右,石灰岩就变成了生石灰,记得本朝于少保写过:“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说的正是这个。

万历四十一年八月末,颗粒入仓,收获满满。一个月的时间,朱诚的帮手和伙计变成了四个,虽然成分复杂,但是只要能干活,朱诚总是不亏的,总能榨出点油花来。

这不,月末算账,制成砖头六千余块,加上库存,共计一万块左右,足以应付下月的起房;铁矿石捡的不多,就二十斤,没有冶炼;做陶碗一千五百个,加大对青龙镇廖掌柜的供应,有功必赏,换得粮食四百多斤,减去大家伙食和其他消耗(朱诚按三斤粮食的标准每天,钟南两斤每天,其他人一斤每天),本月结余两百斤粮食。盘点库存,朱诚而今总存粮一千一百多斤,仅够众人吃三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