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卖艺不卖身,为秦家代言(1 / 1)

 秦小满总有种要为自家生意献身的错觉。事实证明。这并非错觉。“秦家的商品,凭借价格和定制,已将权贵和百姓拿下,剩余的便是清官和小富之家。”“他们既不需要私人订制动辄数千两银子花费的物品,又不想泯为众人,落入俗套里。”“想要让他们来买秦家的商品,质量上已无问题,唯有宣扬出与众不同,他们才会趋之若鹜。”谢文山分析得头头是道。秦小满也听出了门道。这和他知道的,形成品牌效应好像差不多。可具体操作起来,他一时摸不到头脑。“我乐意对外宣扬,你们是让我亲力亲为多举办几个宴会,说服大家?”他如今有剑南道第一大诗人的虚名,倒是可以利用起来。像黄清波和李胜他们,不就是因此对他服气了?不过。剑南道境内的事还没摆平,难道他要全国各处跑,去做宣传?“不需要秦公子亲力亲为,只需要秦公子多题几首未作的诗,印在包装纸上即可。”谢文山的话,秦小满似懂非懂。“秦公子曾在香皂的包装纸上印有不同的花样,我当时看到,便觉得新奇。”“假如秦公子愿意将所作之诗印于包装纸上,大家都会想沾一沾秦公子剑南道第一大诗人的才气,包装纸上的诗文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么一解释。秦小满马上省悟过来。说白了,就是利用他的名声来制造一个噱头。有种让他当秦家商品代言人的意思。大乾的文人墨客,酷爱各种精妙的诗文。要是包装纸上有诗句,还有剑南道第一大诗人专门所题,确实能够让那些在秦家和董家之间犹豫的人,毫不犹豫地选择秦家。到时候一首诗分几张纸印刷,还能促进大家“集卡”交流。“不知秦公子是否愿意尝试此法?”谢文山小心翼翼地询问。将自己的诗文印到包装纸上去,配合商品一起卖出。对于许多文人墨客还有爱才之人是一场诗文交流的狂欢。可对诗人来讲,难免会嫌弃沾上铜臭气息……“卖艺又不是卖身,我有什么不乐意的?”秦小满可没那么重的偶像包袱。反正章夫人也要让他出诗集,正好套用诗集上的诗句,印到包装纸上。“那便这么说定了?”谢文山和谢文河对视一眼,都很意外。他们想好了各种说辞,以防秦公子不愿意卖弄才学,拒绝这个提议。没想到,秦公子如此好说话。“说定了,既然打算利用诗文来提升格调,如何宣扬这方面你们拿主意,还是有许多人不吃这一套的。”秦小满又将他刚才闪现的“集卡”灵感,分享给了二人。得到二人一致的好评。最终。决定先将之前流传出去的诗文印在包装纸上,小试牛刀。反正印上字,成本也高不出多少。只是重新排版,多用几个活字胶泥,费些油墨。秦小满让小厮去请川朴,让川朴按照二人的意思来设计。不管效果如何,他都不能打击谢文山和谢文河的积极性。“秦公子,如今你的名气越大,越能带动秦家包装纸对大家的吸引力。”谢文山的总结发言,让秦小满感觉压力山大。人怕出名猪怕壮。可为了秦家商品能够力压董家,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客人,还必须要将他们拿下。“放心,我会写几首好诗,让你们好好宣扬。”秦小满张嘴就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一句印在香皂包装纸上,绝对深得姑娘们的喜欢。“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嵋。”有些诗念出来就有了画面。“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这句配上荷花香味的香皂,一定能够大卖。如此一来,不止是利用剑南道第一大诗人题诗为印当作宣传,配上适合的诗文当作广告语。效果绝对很显着。“秦公子,这些诗句,都是你刚想到的?”谢文山和谢文河听说过秦小满题出诗成、一挑百的故事。当时听着像传奇故事一样,还觉得是夸大其词。如今亲眼所见,只当他们坐井观天,从未想过这世间竟有如此才华绝世之人!“不是……是我之前逛花楼看美人的时候,有感而发。”秦小满顺嘴胡扯了一个理由搪塞过去。这几句确实是他刚想到的。不过,他绝不能承认。不然让人觉得他作诗太容易,像章夫人似的,一下子让他作一百首诗出诗集,可就不好了。“对了,你们小姑姑还让我出本诗集,会不会对你们的计划有影响?”秦小满问。“不会,就如我方才所讲,秦公子名气越大,大家越会慕名而来。”行吧。失去了一个拖稿的借口。秦小满有些失望。趁着等川朴到来的过程,他提笔将刚才那三首诗写全。先让川朴按照诗里的内容设计些小花样。简单的一个做法,让谢文山和谢文河对他佩服得恨不得五体投地。在两人崇拜的目光中,秦小满又提笔写了四首诗。导致二人临走时还依依不舍,想留下来帮他研墨铺纸。这让秦小满不由得产生一个错觉。“谢家子弟没我想象里的那么难以搞定。”相反。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很强。能够成为这片土地数以百年的权贵世家顶流,绝非徒有虚名。隐居深山里不出世,实在是可惜了。人走了。也到了饭点。秦小满麻利地收拾起笔墨纸砚,将一首写了一半的诗摞到白纸上。幸好。秦家所有产出都标注着别人的名字。假设哪天他想功成身退,只管维护住大诗人的名号即可。要是这个计划行得通,他这个大诗人还要再当一年左右的时间,唐诗三百诗也不知道够不够用?收拾了一下心情,秦小满准备吃过饭,迎接夜晚的药浴。现在他和秦家产业捆绑起来,这条小命弥足珍贵。“唐叔,今晚我再昏过去的话,记得扎我几针,直到把我扎醒为止,我缓缓还能接着泡。”唐参想到昨晚扎了几百针,也没能将人扎醒。他十分勉强地点点头。“一定如公子所愿。”……荣州,章府。丫环将一沓信纸,交到章夫人的手里。“夫人,富阳来信。”章夫人放下手里缝制一半的冬衣,接过信封。捏到里面厚厚的一沓,面露疑惑之色。“文山写了何事?居然写了这么多?”文山和文河的想法她清楚。也是她特意派去富阳,探一探公子的底。“公子,不是我不信任你,实在是,你所作的诗都太过惊艳。”代笔一事,一直未查出结果。她也问过唐参。唐门并没有擅长作诗的人辅佐公子。那位也没有安插相关的人手,她担心公子身份泄露被人利用。若有朝一日被人揭穿,捧得越高,摔得越惨。所以先前与王耀辉一战成名,她特意动用关系,将此事压了下来。她今早让公子编写诗集,提出七日写百首。公子答应得太痛快。她只能让文山和文河找理由留在公子身边,一探究竟。“写了这么多,莫非是写了如何包装的来龙去脉?这俩小子又不是不知道,我对做生意也是一窍不通……”章夫人絮叨着拆开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