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温泉(1 / 2)

 帖木真一行自柔远县出发,越野狐岭天险,过宣德、怀来、居庸关北口、南口,历经五日,抵达昌平驿馆,在抵达昌平驿馆时是上午时分,该馆驿丞显然是早已接到尚书省之令,所以,招待他们很是周到,中午所食亦很丰盛,在中饭结束后不久,有十余人快马而至,却是昌平县县令带人前来驿馆了,这位县令姓韩,乃是燕云汉家大族出身,他也是接到了大兴府的命令,前来查看使团情况,并奉命带领耶律阿海及使团众人前往小汤山温泉汤沐的。

由于中饭已毕,众人亦是休息了一中午,于是,在下午时分,帖木真等人就在韩县令的带领下,驱马往昌平驿东南三十余里外的小汤山温泉而去了。

小汤山,名由何来?却是因此处山丘较小,仅有海拔五十余米高,且山麓有温泉,古人称热水为“汤”,故名小汤山,小汤山温泉素来享有盛名,早在北魏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就有“湿水(即温榆河)又东,经昌平县,温水注之,疗疾有验”的记载,且相传,两百年前,辽朝那位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就曾常至小汤山温泉汤沐,留香于此。

而至金时,小汤山温泉多已划为官属,建有园林,有弓手护卫巡查,专为皇室贵胄、当朝权贵、公卿大族所享受,至于普通百姓,则无法进入其中沐浴了。

韩县令告诉帖木真等人说,此次,若不是陛下亲自下诏,特赐优待,照以往之常理,帖木真他们这些草原番部之人,还真就没有资格进入小汤山泡温泉呢。

一路驱马慢行,山麓风景秀雅而过,不多久便至一处掩于湖光山色中的精致园林建筑之前,在经过了一番守卫园林的护卫弓手查验身份后,帖木真他们尽皆下马,步入了园林之内。

进入园林后,一路往里而去,帖木真算是又体验了一把华夏古典建筑与天然地貌的完美结合之美。温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涌出,园林内利用天然温泉水开凿了灵活多变的大小水域,形成岛屿、洲、渚、堤、滩、矶、隩等自然的地形。园林环境营造围绕着突出自然山水间架而布局,东部水面开阔中含中岛,西部水面呈南北向长湾且半环绕着大岛,西北部的小岛使水面的层次更显幽深;此处温泉园林采用自然式的理水方式,“以水为心,随曲合方”,水态灵活多变,建筑、植物明显依托山水格局布置。利用岛、桥、堤将核心湖区划分成东北、东南、西南、西、西北五块较大水面,另有十几处狭长水湾和小池环绕在核心湖区外围。东南部水面面积最大,东北部其次,水面都较为集中开阔,西部与西南部两块水面面积较小,呈扁长形,西北部水面面积最小,呈狭长带状。

其内有山名竹竿山,是后苑的主建筑群中所的屏扆山,乃是一座土石山:山脚为石包山,植修竹、置美石;山腰和山顶则是山包石,密植乔灌木。山体由西向东体量渐消渐瘦,山势逶迤延绵,山脚水口藏于石缝中,使人难察“山之峰峦”,难觅“水之来去”,有林木山石遮覆更显幽静。

园林内植物景观突出春花、夏荷、秋枫、冬松、绿竹。亦有很多水生植物,目之所及便有水中的紫芝、朱草、莲、荷、菱、蒲等,水边的芍药、忘忧草、柳、玉兰、枫树、蜡梅,还有种植的金边莲藕、楼子莲藕、红花莲藕等等。

至于园林内建筑,则多为卷棚顶,无斗拱彩画,用青砖墁地,大方自然,有殿、堂、阁、亭、榭、廊、桥、池等多种类型,亭类建筑更是极尽变换,有方亭、六角亭、八角亭、十字亭及重檐亭等,依依所见,令帖木真叹为观止,作为一个非正版的“草原人”,即便是以他后世的挑剔眼光来看,此处园林中他所见到的景致,也是极其典雅而独特的,同时,也令他大为折服于华夏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深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