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射柳(1 / 2)

 帖木真在净州城内又无聊的等待了三日后,一个上午时分,有净州刺史派来的公使急匆匆的赶到了驿馆,说是前来召集蒙古、克烈、乃蛮部的使团正使前往衙署,于是,帖木真、桑昆、拜不花三人,便跟着那公使一同抬步赶至了净州刺史衙署。

当帖木真进入衙署大堂后,却是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男人,是的,完全意想不到,黑林匆匆一见后,帖木真居然能如此快的再见到这个契丹人——耶律阿海。

当帖木真走近时,耶律阿海正在与净州刺史一同立于堂内,互相寒暄着什么。

当耶律阿海看到帖木真和桑昆时,他转过了身来,向他们二人笑着点头示意,桑昆大笑着上前给了耶律阿海一个拥抱,帖木真随后也以手微微抚胸,向这位在漠北露了一手神箭术的契丹豪杰致意问候。

至于拜不花,则也与耶律阿海认真的见了礼,今天,这个家伙总算没有抱着他的白猫上堂来。

徒单刺史见桑昆、帖木真二人似乎和耶律阿海很是熟悉,遂摸着颔下短须,笑着告诉帖木真、桑昆说,耶律阿海便是此次将要继续引导三部使团前往中都的接伴正使。

这个答案令帖木真颇为诧异,耶律阿海不是出使完漠北返回金朝都城复命去了么,怎得如此快就又跑到净州来了?他这来回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些。

只是此时尚在衙署之内,不便详问,帖木真便暂且把心中疑惑压了下来。

在几方见礼完毕后,胖胖的徒单刺史开了口,他笑着对帖木真、桑昆、拜不花说,既然我朝接伴使已至净州,那么诸位不日就将离开净州继续启程赶往中都了,所以,为了尽地主之谊,他将在两日后于城外举行一场射柳之宴,一来为迎接朝廷接伴使至净州,二来也为给三部的使团送行,三来嘛,久闻漠北诸部勇士弓马娴熟,正好萌骨(蒙古)、北阻卜(克烈)、粘拔恩(乃蛮)三部勇士齐聚净州,机会难得,三部之人互相切磋骑射,也是一桩美事。因此,三部需各派一名精悍勇士参与射柳。

帖木真、桑昆、拜不花互相对视一眼,骑射较量,同为草原游牧人的他们,又有什么不敢的呢,因此,三人便痛快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事情说罢,徒单刺史又与帖木真、桑昆、拜不花寒暄了一番,大体问得不过就是,在净州驿馆内住的如何,吃的怎样,有无什么不适之处,如有,大可提出来,只要被他认为合情合理,他都会予以满足,以彰显出朝廷对于属部的礼遇。接着他又对耶律阿海的住处做了安排,作为接伴正使,阿海至此,当然是要住在刺史府中了。

寒暄过后,帖木真、桑昆、拜不花向徒单刺史告辞,耶律阿海因为与桑昆是旧识,所以,他便起身将桑昆、帖木真、拜不花三人送到了衙署大门外,在门外,帖木真终于有了询问耶律阿海的机会,问他为何如此快的又来到了净州,还继续担当接班使。

于是,耶律阿海便一脸苦笑的摇了摇头,将自己离开黑林后的返回途中的事简短的说了说。

却原来是,耶律阿海一行在离开黑林后,便加快了行程,二十日后,便南返至漠南沙漠的北部边缘,距金朝西北路招讨司所辖边境不远,为尽快将自己出使成功的结果奏报给朝廷,耶律阿海遂先行挑选使团内随行的三名精悍军士,让他们充当驿使,带着自己所写的札子,一人双马,先行往东南而驰,将克烈、蒙古二部将入中都朝贡、参与大祭的事提前告于朝廷知晓,也好让朝廷有所准备。

而三名驿使一路之上也很是顺利,在进入金国境内后,沿途所过驿站,换马不换人,只做稍稍歇息,即昼夜兼程赶赴中都报信。

所以,因为报信的顺利,当耶律阿海满心以为出使成功,自己回到中都后就能领赏并好好歇息一番时,然而事实却是,刚过野狐岭驿所,他便被一道诏令给拦住了归路。

却是陛下有诏:卿不必急于回返中都,因卿通晓诸国语,且熟悉漠北习俗,常出使番部,故此特命卿为北阻卜(克烈)、萌骨(蒙古)、粘拔恩(乃蛮)三部接伴正使,可折返至净州,待漠北三部使者到来后,引之前往中都来朝,卿当全力为之,勿负朕望。

就这么一道诏令下来,耶律阿海想要赶紧回往中都卸任使臣身份,再继续过上在礼部混日子,回家快乐“宅”生活的愿望被打破了,他无法抗拒皇帝的诏令,遂只能无奈的掉头出野狐岭,马不停蹄的赶往净州开始新的使命了。

听到耶律阿海连声感叹自己是奔波劳碌的命,帖木真也是心中一笑,同情他的同时也暗自高兴,此人当接伴使,对自己和桑昆还是有好处的,耶律阿海随和、好相处、与人为善,那么至少,自己一行接下来在前往中都的途中,就不会受所谓的上国官员趾高气扬的气了。

于是,帖木真在“假惺惺”的安慰了一番耶律阿海后,便和桑昆一道向阿海告辞,并及一直默默站在一旁观察帖木真三人说话的拜不花一起,回往驿馆去了。

两日很快即过,两日后的上午,净州城以北十里外的一片草原旷野上,天高云淡,秋风习习,阳光直射旷野,射柳宴的场地已然布置妥当,围栏已设,战马已备。

话说,女真人射柳传承自辽朝,受辽俗影响而有之,但与辽朝契丹人射柳亦有不同之处,女真人有着自己射柳的独特含义,须知道,契丹人射柳多为祈雨,而女真人则为射柳拜天,辽朝契丹人射柳多在四至六月举行,而女真人射柳则多选重五、中元、重九三大节日举行,后来,随着女真人吞辽灭宋(北宋)、入主中原,就将女真之射柳也带入了广大汉地,并因金廷的政令以及金军的强大,使得女真射柳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辽、宋射柳旧俗。